“勒石燕然”背后的故事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8/22 9:36:34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diǎn)擊次數(shù):
據(jù)《封燕然山銘》等記載,公元89年,漢軍與北匈奴在稽落山作戰(zhàn),北單于兵敗逃走。竇憲率軍追擊,斬殺匈奴人上萬名,降20多萬人,獲馬、牛、羊、駝上百萬,遂登燕然山刻石紀(jì)功,班師回朝。
北匈奴想向漢稱臣,南匈奴則建議將其趁機(jī)消滅。公元91年,竇憲再率精兵出擊,北匈奴被徹底打散。北單于率殘部從此遠(yuǎn)遁,不知去向。
“勒石燕然”功蓋世,難掩身后凄涼
北匈奴的殘部究竟去了哪里?多年來一直是個謎。按英國歷史學(xué)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這些匈奴人一路向西進(jìn)軍,直到兵臨羅馬城下,并最終導(dǎo)致古羅馬帝國的覆滅。也就是說,世界歷史的進(jìn)程被他們改變了。
再說竇憲,他因平定匈奴有功,回到洛陽后威名遠(yuǎn)揚(yáng),沒人敢再說他是個殺人犯,連朝臣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竇太后對竇憲大行封賞,他堅辭不受,率軍鎮(zhèn)守涼州去了。
這不是說竇憲沒有自己的小算盤。他雖不在洛陽,他的爪牙鄧疊、女婿郭舉等人可沒閑著。這些人在密謀一件大事,就是想在宮中殺死漢和帝。
14歲的漢和帝機(jī)警地覺察到了。公元92年六月,他巡幸北宮,下令關(guān)閉城門,收捕并處死鄧疊、郭舉等人,并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將其遣回封地并賜死。
竇憲倒臺了。班固因和他走得太近,受株連被免了職。洛陽令種兢借機(jī)落井下石,羅織罪名將班固下獄。不久,班固死于獄中。
這,就是“勒石燕然”背后的故事。
(作者:張廣英 孟璐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