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xiāng)人文歷史之潞王陵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8/30 10:02:2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在享殿的兩側(cè)另有配殿,根據(jù)遺跡推斷應為5間。緊靠兩個配殿的南邊山墻,又各有四通祭碑和一石望柱。其中有兩通已下落不明,這些碑前后皆有文字。前邊的碑文一般是皇帝和中央一級官員的,后面的都是地方官員祭文刊石的。在享殿的北方又有一石牌坊,該牌坊規(guī)制不大,但上面淺浮雕的纏枝蓮等二方連續(xù)圖案,以及牡丹、荷花、梅花、菊花花卉刻工精妙,抱鼓上的犀牛望月圖也栩栩如生,毛發(fā)可鑒。
牌坊兩側(cè)又有一道隔墻,使里面組成又一個院落。就在牌坊的后面有高達2米多的兩個石蠟臺、兩個石花瓶及一個焚帛爐,此五件合稱五供,全部用青石琢成。這些作為祭祀用的象征性的石刻也極為細密,刻工非常精湛。例如花瓶里面的插花,能工巧匠們用一整塊石頭,下邊刻一方口四棱的花瓶,上面突出地雕琢出一簇鮮花。五供的后面就是束腰須彌座形的石供桌,供桌后即為墓碑。
墓碑原在明樓之內(nèi),可惜明樓已毀,僅墓碑尚存,高達7.4米,碑面南背北,正面刻徑尺楷書“敕封潞簡王之墓”。碑座為一長方形巨石,四周皆浮雕云龍圖案。墓碑后即是用長白條石壘砌的石墻,呈圓形,高達9米余、直徑40米、周長達130米,為墓冢,一切形制皆和定陵“寶城”建筑類似。該圓形建筑前有門,門內(nèi)有石階可登臨丘頂。下面就是埋葬潞王的地方,其形制也完全按定陵“地宮”修建,總面積達180余平方米。也分前、中、后、左、右殿,前殿猶如甬道,中殿置供桌、五供等,后殿有棺床。
整個“地宮”的建筑結構也和定陵一樣,用青石砌成拱卷式。地鋪方磚有石門五道,除第一道為封門外,余者皆可啟動自如,石門上門釘為縱九橫九81顆,并有龍面鋪首?上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盜墓者炸毀。后殿置棺床,棺床長8米、寬4米余,中間也有類似定陵棺床中的“金井”,即正中小方形小穴內(nèi)填置黃土。棺床上應有兩個棺槨,一為潞王,一為楊氏,可惜在20世紀60年代被破壞。
在潞王墓西140米處,有一建筑布局和潞王墓大體相同的墓園,只是地面建筑規(guī)模略小,后墓墻成弧形,門外沒有石刻儀仗罷了。這是潞王的次妃趙氏墓。
潞王墓建筑規(guī)模宏大,據(jù)1982年10月的測量總面積為15.7981萬平方米,約合240畝。按照明“正統(tǒng)十三年王定塋地五十畝,房十五間,……或王,或妃先故者,合造其壙,后葬者,止令所在官司安葬”的規(guī)定,使用土地就超過規(guī)制近5倍。次妃墓的修建更是超越了規(guī)制,在去國藩王陵墓中為僅有。
潞王墓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墓志上看,潞王是在萬歷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葬于此,也就是在他死了1年3個多月之后才入葬的。潞王是暴死,這段時間很可能是“遣官造墳”的時間,如果這個推算成立的話,這樣大的規(guī)模,驅(qū)使的人力是相當驚人的。據(jù)說所有石料全部是浚縣采集而來,人們?yōu)榱诉\石頭,只好在寒冷的冬季,一段路掘一井,潑水成冰,滑著前行,工程之艱難可見一斑。
[1][2]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