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萬里封侯 唯愿生還洛陽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9/19 11:08:13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甘英出使大秦,遠抵波斯灣
西域被平定后,東漢王朝的影響力遠達“四萬里外”,遙遠的條支、安息(今伊朗)等國都派遣使者,沿著絲路輾轉(zhuǎn)前來進貢物品。班超的目光也投向了更遠的地方。公元97年,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想看看絲路的另一端是什么樣的。甘英率使團從龜茲出發(fā),越過蔥嶺,一路西行到了條支。條支在安息西邊,臨著西海(今波斯灣),三面環(huán)水。只要渡過西海,就能抵達大秦,可是甘英沒有邁出這一步,他被安息人嚇住了。據(jù)《后漢書·西域傳》記載,就在甘英要渡海的時候,安息西界的漁民說了這樣一番話:“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fēng)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fēng),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jī)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渡海要花兩三年時間,甚至可能葬身海底,這對生于內(nèi)陸的甘英來說,有些不可思議,代價實在太大了。再說,都護班超已年老體衰,萬一等不到他回去復(fù)命怎么辦?糾結(jié)一番后,甘英沒有冒險,選擇了在這里止步,然后折返。
在今天的人看來,波斯灣的風(fēng)浪沒那么可怕,安息人之所以嚇唬甘英,只是因為想阻止東漢與羅馬建立聯(lián)系,以便自己繼續(xù)壟斷絲路貿(mào)易,從中牟取暴利。當(dāng)然,這只是一種推測。畢竟當(dāng)時安息與羅馬帝國不斷交戰(zhàn),也許在安息漁民看來,有義務(wù)提醒東漢使者注意安全。甘英雖然沒有到達大秦,卻成了史書記載中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這在中西方交流史上有重要意義。他將沿途各國的地理位置和風(fēng)土人情記錄下來,豐富了東漢王朝對中亞各國的認(rèn)識。
年老思歸故土,愿生還洛陽
班超老了。在西域的漫漫黃沙中,他耗盡了平生心血,頭發(fā)白了,牙齒也脫落了。那時的他,就像一位普通的老人,十分思念故土,只想葉落歸根。公元100年,班超上書朝廷,表達思鄉(xiāng)之情。他說:“蠻夷之俗,畏壯侮老。臣在西域多年,如今老病纏身,?帜奶焱蝗凰廊,再也回不到故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希望在我活著的時候,能帶幼子班勇一起回去,讓他看一看我們的國家。”班超在西域望眼欲穿,卻一直沒有等到朝廷讓他回去的詔書。
等到第三年,班超的妹妹班昭忍不住了,冒死替哥哥上書。她寫道:“當(dāng)年班超出使西域,立志為國捐軀效命。逢陳睦之變,道路阻隔,班超一人輾轉(zhuǎn)于諸國之間,身經(jīng)百戰(zhàn),不避死亡,如今已在沙漠中茍活30余年。我們骨肉離散,不復(fù)相識,隨他出使的36名勇士也都已去世,F(xiàn)在班超年老多病,耳不聰,目不明,扶杖才能走路,即使想為國盡力也做不到了,因此苦苦盼著朝廷召他回來。”班昭很有才情,曾替班固續(xù)寫《漢書》,也是漢和帝的皇后和嬪妃們的老師。漢和帝看到她寫的“妾誠傷超以壯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則便捐死于曠野,誠可哀憐”時,被深深地打動了,立即下詔讓班超回來。
公元103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久在沙漠的他長期被“胸脅疾”困擾,回來后病情加重,于當(dāng)年九月去世,享年71歲。公元73年是班超人生的轉(zhuǎn)折點。那一年,他投筆從戎,遠赴西域,沒想到歸來時已是30年后。
繁華的洛陽街頭,那個預(yù)言他將“封侯萬里之外”的算命先生已經(jīng)不在。對班超來說,只要能活著回來,再看一眼洛陽,就夠了。班超墓在今天的孟津縣朝陽鎮(zhèn)張陽村西北。據(jù)《孟津縣志》記載,“文革”期間,該墓的東北方曾出土一方北魏墓志,墓志上寫“西南方距射聲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也證實班超墓確在此處。班超去了,沒過多久,他經(jīng)營31年的西域又生變故。誰來再次平定西域?那個續(xù)寫傳奇的人,是他的小兒子班勇。
[1][2]
(作者:張廣英 孟璐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