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老街古韻慢時光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10/10 9:39:5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說起東大街,漯河人都很熟悉,這條街道總會勾起人們一些模糊的城市記憶?墒,你有多少年沒有走進這條老街巷了?在繁華城市的一隅,這條老街道悄然發(fā)生了改變。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感受這條老街道的慢時光。
東大街曾是繁華商業(yè)街
走在東大街,灰磚飛檐,古色古香。一幅幅老照片掛在墻上,“東大街老街道”“東大街的鄰居們”“1989年的渡口”……一幅幅黑白老照片,安靜地講述著老漯河的故事,折射出歲月滄桑的面孔。
東大街是一條南北街道,北起濱河路,南至五一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條街長大的人總喜歡自稱“老漯河”。87歲的秦大娘在東大街居住了近60年,她告訴記者:“東大街過去是唯一一條通往火車站的路。當時,東大街東段做生意的比較多,主要是皮行和花行。”
“從前東大街是條土路。”今年82歲的祁存信老人告訴記者,“我兩三歲時,跟著父母從新鄉(xiāng)逃荒到了漯河,一直住在東大街。記得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這條路整修了,從大北門(現(xiàn)泰山路彩虹橋橋南)修到現(xiàn)在東大街這一段。那個時候,修的排水溝都是明溝,弄不好就掉進去了。”
“我小時候,這條路熱鬧得很。那時大北門有個碼頭,因而這一帶成了商業(yè)區(qū),有布行、花行、錢莊等。后來這里漸漸成了居民區(qū)。”祁存信告訴記者,東大街還有一棵老槐樹,聽老一輩人講,這棵樹有幾百年的樹齡。
據(jù)《寨內(nèi)村志》記載,東大街歷史悠久。清朝末期,東大街商業(yè)繁榮,有商號、錢莊、煙行、皮行和糧行等。
明朝弘治年間,東大街的中段興建玄武廟時,種了一棵古槐,距今已500余年。現(xiàn)在這棵樹依然存在。
老槐樹見證滄桑歲月
在東大街與戲樓后街交叉口路北,記者見到了這課大槐樹,墻壁上的宣傳板塊詳細記錄著這課老槐樹的歷史。樹下坐著幾位正在休閑打牌的居民。談起大槐樹,幾乎每位老人都能說出一段與槐樹有關(guān)的故事。每一次馬路拓寬,每一次拆遷改造,大槐樹都被很好地保護起來。
“我20歲左右的時候,這棵老槐樹的樹干一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每月初一、十五,都有居民來這里燒香。聽老一輩人說,這棵老槐樹和河堤上那棵樹是兄弟樹。”祁存信說。
據(jù)傳說,這棵老槐樹是當年山西移民栽種的。這種說法是否真實,已無從考證。
東大街的老居民秦大娘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棵老槐樹被雷擊中過。當時著火了,經(jīng)過搶救,老槐樹活了下來。后來又被一場龍卷風掀掉了頂端,原本繁茂的樹冠一夜之間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當時樹中間都被擊空了,大家都認為它會死掉,很是惋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老槐樹抽枝發(fā)芽,重現(xiàn)生機。這棵老槐樹生命力真強,兩次災(zāi)害都沒有讓它倒下。”祁存信說。
在老槐樹旁,記者看到一口老井。據(jù)居民介紹,這口井養(yǎng)育了老槐樹周邊幾代人。“小時候,附近居民都吃這口井里的水,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就不再吃井里的水了。不過,現(xiàn)在井里還有水呢。”秦大娘說。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在這里居住的老人們,對老槐樹和這口井有很深厚的感情,它們見證了東大街的滄桑過往。
升級改造后古色古香
老街道的風情韻味,漸漸被現(xiàn)代都市的燈紅酒綠所淹沒。東大街老居民楊阿姨介紹說:“我在這兒生活了50多年,是看著這里一點點變化的。”在老人印象中,以前,街道兩邊都是小平房。
李大爺在東大街居住了近30年,“把最好的時光留在了這里”。他說,自己在東大街生活“挺得勁兒”。
走在東大街上,和老人們拉家常時,總會不經(jīng)意地問一下他們的年齡,“我76啦!”“我72啦!”說真的,這里好多老年人看起來比實際歲數(shù)年輕不少,臉上蕩漾著老漯河人的自豪感。
在創(chuàng)建國家文明城市過程中,東大街被重新規(guī)劃整修,路面變得寬敞整潔,衛(wèi)生條件也改善了。
“東大街升級改造后,街道煥然一新,看起來特別有過去的味道;路面也干凈整潔多了。在這里住,感覺特別舒服。”
“現(xiàn)在居民們講文明、講衛(wèi)生慢慢養(yǎng)成習(xí)慣了,在街上看到個紙片都會不由自主地撿起來。”72歲的劉阿姨笑著說,“看看這干凈的老街道,我們的巷子越來越漂亮了!”
灰磚飛檐,古色古香的門樓,居民們在老樹下閑話家常,充滿市井生活的韻味。一條百年老巷,正以一種平和的姿態(tài),輕撫淡淡逝去的流年。。
(作者:吳艷敏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