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學者、收藏鑒賞家周亮工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7/4 9:52:5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
仕途坎坷的周亮工
周亮工(公元1612年~公元1672年),字元亮,號減齋、櫟園,開封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周亮工的先祖世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后來又到江西金溪櫟下居住。周亮工的祖父周庭槐游大梁(開封),就在這里定居。周亮工的父親周文煒生于開封,所以周氏這一支就定籍貫為開封。周文煒后來回到祖籍地南京居住,在那里娶妻成家,周亮工出生于南京。
周亮工雖然出生在南京,但他的籍貫在開封,開封這座城市對他的人生道路起到過巨大的作用,無論是拜師交友、學習成長、考取功名,還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都離不開開封這座城市。
周亮工的父親周文煒曾任浙江諸暨縣主簿,相當于縣政府秘書。周亮工20歲以前跟隨父親在江南生活,他天資聰明又非常用功,熟讀經書,頗有所成。他少年時在江南山水間游覽,增長了閱歷,結交了不少江南才俊。
周亮工曾在江南參加過科舉考試,成績雖佳,但因為他的籍貫是開封,不在江南,所以因“北籍不得入院”的規(guī)定,連個秀才也當不上。無奈之下,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他20歲時隨父親返回開封,一面求學,一面等待科舉考試,尋求功名。
在開封,周亮工遇到了兩位恩師。一位是張民表,字林宗,中牟人,萬歷年間舉人,居開封。張民表見了周亮工,非常賞識他,就留他在家,讓他做教自己兒子讀書的先生。周亮工白天教張民表的兒子讀書,晚上挑燈夜讀,立志苦學,也得到張民表的許多教誨。在這里,周亮工有了一個可以讀書的安身之處,又有一個可以隨時請教學問的老師,學業(yè)大有長進。周亮工對張民表情誼深厚,始終不渝。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秋,黃河決口,淹沒開封,張民表一家葬身波濤。周亮工派弟弟周亮節(jié)到開封尋找幸免于難的親友,找到張民表一個劫后幸存的幼子,由周亮工撫養(yǎng)。后來,周亮工將張民表的遺作結集刊行,又為張民表的幼子擇親成婚,以盡弟子之誼。
另一位恩師是孫承澤,字耳伯,號北海,河北大興人。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進士,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周亮工參加了開封邑試、郡試,均名列第一,成了秀才。孫承澤當時是祥符縣令,主持考試,他看了周亮工的試卷,大為賞識,評為第一名。孫承澤逢人就夸周亮工有才,還掏錢為他買了一塊田地,來解決其生活上的困難。
在開封的幾年苦讀,使周亮工學識大長,生活上也安定下來。就在他考中秀才這一年,他娶了一位開封女子馮氏為妻,在開封成家立業(yè)。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周亮工考中舉人。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周亮工赴京應科舉會試,一舉中榜,考中進士。第二年,周亮工被選為山東萊州濰縣縣令,秋天,他就到濰縣上任了。
周亮工在濰縣當了兩年縣令。這時的明朝內亂不止,外敵入侵,已到了風雨飄搖的晚期。但周亮工在濰縣干得卻很出色,推行善政,得到百姓的稱頌。在政事之暇,他還獎掖文化人士,開展文化活動,和文人們一起吟詩作畫。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雄踞關外的清軍鐵騎分多股進入關內,他們攻城略地、殺人搶劫,山東一些城池相繼陷落。這年十一月,清兵圍住了濰縣縣城,周亮工發(fā)動全城士紳民眾,同仇敵愾,誓死守城,他的內眷也上城擂鼓助戰(zhàn)。戰(zhàn)斗間隙,周亮工與縣衙同人慷慨賦詩,激勵士氣。清兵圍困濰縣4個月,終未攻破,于次年三月撤圍。濰縣百姓感激周亮工守城功績,為他建了一座生祠紀念表彰。
(作者:宋開羅 責任編輯:言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