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錐刺股,困境鉆研合縱之術
蘇秦年輕時到陽城(嵩山登封)與張儀、孫臏、龐涓同師鬼谷子?鄬W三年,辭別先生,回到洛陽家中。后出游列國,以期謀一官半職。幾年后,無望而歸,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都譏笑他不治生產(chǎn)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伏案鉆研《周書陰符》,當讀書發(fā)困的時候,他就“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以此來使自己保持清醒,這也是成語“懸梁刺股”中“刺股”的由來。
一年后,蘇秦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認為憑此可以游說當世君王。他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但周顯王并不信任他,后到秦國、趙國,依然碰壁。一番波折后,燕文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34年),蘇秦來到燕國。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記載蘇秦游說燕文侯:“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shù)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fā)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shù)十萬之軍軍于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內(nèi)。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
蘇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指出燕國的戰(zhàn)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nèi)的趙國。最后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jié)為一體。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言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愿舉國相報”。
游說六國,賢人在而天下服
戰(zhàn)國早期,七雄并立,彼此旗鼓相當,相互制衡。到了戰(zhàn)國中期,秦國厲行變法,銳意改革,兼并巴蜀,國強地險,而六國彼此消耗,七雄并立的均勢格局自此被打破。蘇秦正是洞悉到了這一客觀現(xiàn)實,適時提出了以遏制秦國、維護七雄均勢為宗旨的合縱戰(zhàn)略。
戰(zhàn)國形勢圖
游說六國時,蘇秦有著高超的語言藝術。首先,獻上一波“糖衣炮彈”,肯定對方優(yōu)勢,消解各諸侯國懼怕強秦的心理壓力。比如他夸贊韓國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于冶煉兵器;分析魏國地方雖小,但田舍密集,人口眾多,車馬奔馳,國勢與楚國不相上下;指出齊國四面天險,兵精糧足,都邑臨淄富有而殷實,人口眾多等等。
緊接著,蘇秦會指出其危機所在,分析危機產(chǎn)生的原因,為合縱戰(zhàn)略做好鋪墊。比如他向韓宣王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一旦同意,秦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
提出問題只是開始,解決問題才是根本。優(yōu)勢和困境都分析完畢,蘇秦適時捧出擺脫危機的行動綱領,即合縱戰(zhàn)略。行動方案有兩個,其一是以攻為守,六國聯(lián)合起來,主動進攻,突破函谷關,深入秦國腹地;其二是當六國中任何一國遭到秦國攻擊時,其他五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群起救助。
這在《史記·蘇秦列傳》有詳細介紹:當秦國進攻楚國時,“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當秦國進攻韓、魏時,“楚絕其后,齊出銳師而佐之,趙涉河、漳,燕守云中”……
有理有據(jù),方法可行,各諸侯國紛紛認可了蘇秦的合縱御秦說,接受合作。于是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合縱的形成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當時,蘇秦的名望達到了頂點!稇(zhàn)國策》中稱,“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蘇秦也被稱為賢人,時人稱“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
車裂于市,間諜生涯至此終結(jié)
秦國雖不敢派兵東出函谷關,卻一直在努力破壞六國聯(lián)盟,比如與齊國、魏國聯(lián)手,一起攻打趙國等。后來,秦國又與燕國聯(lián)姻。齊國則趁燕國有事,攻占了燕國十座城池……沒過幾年,六國聯(lián)盟便名存實亡了。
蘇秦不得已,決定前往齊國,為燕國要回十座城池。他對齊王說:“燕國已與秦國聯(lián)姻,您攻占燕國的城池,不但會惹怒燕王,還會惹怒秦王,這不是為齊國招禍嗎?”齊王忙問怎么辦,他說:“只要將城池歸還燕國,就皆大歡喜了。”
齊王忙將城池歸還燕國。然而,燕王聽信讒言,對蘇秦起了疑心,認為他不夠忠信。蘇秦為自己辯解,忠信只為己,進取是為天下人。如果自己不進取,怎么會將老母撇在洛陽家中,而跋涉千里去為燕國要回城池呢?
打消燕王的疑慮后,蘇秦又到齊國任客卿,找機會削弱齊國。公元前284年,他在齊國被人刺殺,臨死前設下一計,讓齊王散布消息說他是燕國的間諜,并將他“車裂于市”。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兇手。
蘇秦死后,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大量事實被泄露出來,蘇秦游走多個諸侯國的間諜生涯終于曝光。
蘇秦死后的故事缺少歷史記載,現(xiàn)存的蘇秦墓有六七處之多,分布在今天的洛陽、鞏義、淄博等地,確切的位置仍需新的考古資料予以佐證。
史書記載蘇秦是東周洛陽軒里人。據(jù)考證,軒里即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有一座蘇秦墓,直徑大約28米,高約6米。據(jù)村人說清末民初時占地十余畝,墓前有石碑、石人、石羊等,現(xiàn)均已不見。其二是鞏義蘇秦墓,蘇家莊位于鞏義西南部,莊南原有“三蘇冢”,傳說為蘇秦及兩位弟弟之冢。今存一冢蘇秦墓,高約15米,周長約80米。
從一介草民到佩六國相印的縱橫家,蘇秦的一生充滿傳奇。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