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人們大都知道這是由劉禹錫撰寫,一千多年來至今仍為人們廣為傳誦,卻很少有人曉得其背后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劉禹錫,字夢得(公元772—842年),唐代中晚期詩人、文學家、政治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太子賓客等職,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重要成員。永貞革新失敗后,受“株連”被貶為安徽和州(今和縣)通判。按規(guī)定,他在和州衙門里應(yīng)享有一套三室三廳的住房,但因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見劉禹錫是個被貶的下臺干部,為討好他的主子,便對劉禹錫百般刁難,先是讓其搬出衙門,在城南門外面江而居。劉禹錫自是心知肚明,不但不生氣埋怨,反而十分高興,并順手撰寫對聯(lián)一副貼于門上。上聯(lián)為:“面對大江觀白帆”下聯(lián)是:“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見了,氣就不打一處來,心說好小子,我不但沒有制伏你,反倒為你辦了個好事,如此這般我怎么向我的主子交代?于是,知縣便心生一計,將劉禹錫從城南門搬到城北門,住房也由原來的三室減為一室半,看你怎么還“面對大江觀白帆?”劉禹錫從城南門搬到城北門,慧眼獨識,他發(fā)現(xiàn)此房雖小,也不臨江,卻位于德勝河邊,岸邊還有一排老柳樹,風景十分秀麗。于是,他便又題作一聯(lián):“楊柳青青河水平,人在歷陽(和州秦代稱歷陽)心在京。”和州知縣見劉禹錫實在是無可救藥,便讓他住進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凳的小屋。誰知劉禹錫因禍得福,他住進小屋,靈感突至,遂寫下了流芳百代的傳世佳作《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并請人刻碑立于門前,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高風峻節(jié)高尚的情操,及其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德。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