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有200多個品種。其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zhì)。所以,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不知荷花曾醉倒了多少雅士墨客,又承載著多少高潔之士的情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代詩人楊萬里用詩勾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暮春時節(jié),和風(fēng)習(xí)習(xí),一根根如翡翠般碧綠的荷梗從水中悄悄探出頭來,似有一種生命在流動,開始無憂無慮地生長。進入初夏,一朵朵蓮花,含苞待放,荷尖露出一抹嫣紅,慢慢從綠中探出潔白、粉紅的笑臉,就像妙齡少女敞開了心房,透出無限芬芳。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也是楊萬里的名句,寫出了盛夏荷塘之美。 當(dāng)晨曦初露,荷林漸漸顯山露水,一幅亦真亦幻的寫意畫躍然眼眸,說不盡的嬌艷,描不盡的嫵媚。
“蕭蕭疏雨亂風(fēng)荷。”雨中的荷又不同,在斜風(fēng)細雨的輕撫下,荷,洗盡鉛華,落落大方地在這煙雨盛景中舒展自己獨有的清潤身姿,粉嫩的花瓣微微打開,和著雨滴的靈動,皎皎如玉,熠熠生輝,那空蒙雨色中的蹁躚,不知令多少人沉醉忘歸路。雨后賞荷,則數(shù)北宋詞人周邦彥寫得好,“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舉”字用得神妙,荷葉像傘一樣被水托出湖面。雨后的荷,像仙女出浴,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難怪歐陽修干脆乘船行至荷花深處動情地說,“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前呼后擁,清香縈人,詩人盡可醉也。
霧中觀荷,別有一番情趣。霧中的蓮,近處的簇簇?fù)頁、安謐靜穆,遠處的含蓄朦朧、詩意叢生。蓮叢深處,偶而傳出數(shù)聲稀疏的蛙鳴,為這霧這景增添絲絲情韻。月下的荷,更是迷人。宋代詞人張元千在《浣溪沙》中寫道:“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fā)到天明。”這首詞寫出了詞人在霧中、月下賞荷的情景。月亮被云彩遮住時,籠罩在霧色中的柳樹顯得更加模糊;露水珠兒在荷葉上滾動,仿佛水上飛過的流螢。面對此情此景,詞人如癡如醉,對月靜坐,直到天明。
“秋已暮,紅稀香少,蓮子已成荷葉老。”當(dāng)荷花褪盡紅顏,季節(jié)已緩緩進入深秋。秋季的荷塘粉殘香冷,枯黃的荷枝、殘缺的荷葉,在綿綿秋雨中還是不肯摧眉折腰,直至最后一滴水從枯干的荷葉上落下。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荷變得穩(wěn)重深沉,它扎入淤泥中的根已長成豐腴清甜的蓮藕,這是荷饋贈給人間的又一件禮品。
荷花還是傳遞愛情之花。宋代詞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寫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一首傾訴相思之苦的詞,是詞人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詞人以“紅藕香殘”起筆,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她內(nèi)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才下”、“卻上”,感人至深,成為千古絕唱。
“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荷花以它特有的風(fēng)韻在古城綻放。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 映日荷花別樣紅”,從《愛蓮說》到《采蓮曲》,都流露出荷花的陣陣清香,為燦爛的宋文化增光添彩。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