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都應(yīng)以他為榜樣,好好照顧老人。”8月3日,尉氏縣洧川鎮(zhèn)四合村村民白建軍激動地對筆者說。白建軍所說的他,是該村二組村民、今年60歲的周新民。20年來,周新民用赤誠孝心對“明孝道、知榮辱”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了最好詮釋,以真情真愛譜寫了一曲愛的奉獻。
為老人傾囊建房
1974年春,周新民和妻子張有鳳結(jié)婚。1994年,周新民見岳父、岳母日漸年老體弱,經(jīng)與家人商量,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顧。
自從把岳父、岳母接到家里后,周新民對照顧4位老人進行了分工,妻子以照顧公婆和孩子為主,他負責(zé)照顧岳父、岳母。他這樣做,是考慮到如果自己照顧父母,怕在待遇上讓岳父、岳母產(chǎn)生誤會。
即使這樣,在此后的6年里,周新民總感到對岳父、岳母照顧不周,便尋思著如何讓二位老人住得更寬敞舒服。2000年春,他決定在緊鄰自家的一塊空地上為岳父、岳母建房子。在征得村干部和鄰居的同意后,周新民拿出了多年積蓄,為岳父、岳母建了新房。在老人搬進新居的那天,幫忙的村民說:“這樣的好女婿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
精心侍奉患病的岳父
天有不測風(fēng)云。2008年11月,周新民的岳父因患腦血栓住進了醫(yī)院。在岳父住院的半個多月里,周新民每天都將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岳父的病榻前,每天為岳父翻身按摩。同病房的人看到周新民對老人照顧得如此周到,都認(rèn)為他是老人的兒子,后來得知他是老人的女婿,一病友對周新民的岳父說:“人家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看你這個女婿能頂上一個多兒子。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說你這是久病床前有‘孝子’……”2012年秋,由于周新民的岳父病情加重,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周新民對老人照顧得更加細致周到,直至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視岳母如親娘
岳父離開人世后 ,周新民像照顧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岳母。夏季,他總是提前把消夏用品準(zhǔn)備好,每天將電扇給老人調(diào)試好;冬季,他總是及時給老人增添棉衣棉被,將取暖爐燒得旺旺的。平日里,牙齒不好的老人吃飯成了問題,他就把飯菜煮得熟爛;老人身體不便,不能趕集,但老人的衣兜里一直都不缺零花錢……
“這個好女婿在我們村沒有人不知道,他對岳母就像對親娘一樣孝順。”提起周新民,該村村支書侯富領(lǐng)豎出了大拇指。
多年來,周新民每天精心照顧岳母的事跡,村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周新民的影響下,近年,四合村的村風(fē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有20多人先后被村委會評為好丈夫、好媳婦、好婆婆。
周新民的事跡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廣大群眾的認(rèn)可。自2000年以來,他先后5次被鎮(zhèn)、村評為“道德模范”。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