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話】銀條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2/31 19:00:14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老洛陽人過春節(jié),熗銀條是必備的,與熗蓮菜、熗白菜、熗芹菜構(gòu)成涼菜“四大金剛”。 我只知道銀條是偃師出產(chǎn)的,熗著吃。后來偃師的朋友告訴我一些掌故,挺有趣兒,愿與大家共賞。 銀條出自偃師,這里是玄奘法師的故鄉(xiāng)。據(jù)說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回來,帶了一些沒名字的菜,呈獻給唐太宗,李世民品嘗后非常高興,說:偃師人杰地靈,此無名菜就叫“地靈”或“銀條”吧。
“銀條”這名字真叫人愛,但容易引起誤解。如果有人把銀條菜當成貴重金屬銀條的話,可與金條相提并論,那是要鬧出許多笑話的。為了區(qū)分二者,老洛陽人把銀條菜的條字念成tiào。銀條栽培在沙壤土里,3月中旬,選肥厚勻稱、莖芽飽滿的做種;4月上旬定植,月余后才出芽;株高60厘米至70厘米。它全身是寶,春夏可采嫩莖葉吃,10月下旬即可刨根(根即銀條)上市。
有人要問,既然沙壤土可種銀條,全國沙壤土多著哩,為什么只有偃師出產(chǎn)的最好呢?原來偃師地處伊洛河沖積平原,氣候溫和,水量適中,沙壤土比較瓷實,太松散的沙壤土種出的銀條虛空,嚼后渣子滿口!這里有填曲《四塊玉,詠銀條》一首如下:“銀條白,如玉般,肉肥脆嫩咋恁軒,質(zhì)地致密甘又甜。爽口清神,解酒消膩,吃著鮮。”
銀條的嫩莖葉我們吃不到,只能吃銀條。我家吃銀條也只熗著吃。熗銀條,關(guān)鍵是焯菜。水開后,把洗凈的銀條往里一丟,蓋上鍋蓋,人別遠離,武火加熱,不大一會兒,水沸騰后,端下鍋,撈菜。撈早了,焯不透;撈晚了,軟而發(fā)黃。過猶不及,恰到火候最妙。熗菜,最忌放醬油,以醋為主,用山西或鎮(zhèn)江老陳醋最理想,千萬別放柿子醋,賊酸。
銀條據(jù)說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氨基酸、糖類等,如今已被制成罐頭,遠銷海內(nèi)外,深受大家歡迎。
(作者:寇北辰 郭弋 責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