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石碑承載的近代風(fēng)云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2/31 23:25:0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那一年春天,筆者和中森老師、國棟以及懷夢草等汴梁博客圈的幾位“掃街”者,走進了紅洋樓。在感受那座中西合璧建筑帶來的視覺震撼的同時,我們習(xí)慣在附近搜尋舊物或者尋覓故事。在紅洋樓東側(cè)入口的走廊里面,在塵灰之下竟然籠罩著一段近代歷史風(fēng)云。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相信開封還有這樣一塊石碑:蔣中正和馮玉祥共同題寫不同內(nèi)容的一通石碑。
借助青草的拂拭,借助春風(fēng)的吹拂,借助陽光的斜照,我們屏息凝視,期待奇跡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吃灰咽沙,終于可以看清楚這塊石碑上面字跡的內(nèi)容了,碑文上款為楷書“革命紀念園成立紀念”,正中為隸書“黨國柱石”,下署“馮玉祥題”,而“馮玉祥題”4個字間又隱有雙鉤刻“蔣中正”3個字。碑文上款和正文字體截然不同,上款9個字為蔣介石題寫,正文4個字為馮玉祥題寫。顯然,這是一通十分罕見的蔣介石、馮玉祥合題石碑,堪稱彌足珍貴。
蔣介石、馮玉祥合題一通石碑實屬罕見,該碑也見證了二人關(guān)系的非同尋常。既然碑文上款為“革命紀念園成立紀念”,我們先從這里入手。“革命紀念園”始建于1927年11月,園址在開封城南郭屯(現(xiàn)在大郭屯)西南角,緊臨開封至朱仙鎮(zhèn)大路,前后共有兩個大門,四周是高高的土墻,墻外種植有柳樹,里面安葬的是國民革命軍殉難將士。1917年11月上旬,奉魯聯(lián)軍從豫東和豫北分兩路進犯開封,國民革命軍分頭迎擊,白刃肉搏,戰(zhàn)死者不計其數(shù)。馮玉祥深痛烈士無葬身之地,于是在城南購買120畝地用以安葬死難將士。為了紀念死者激勵生者,馮玉祥令河南省政府在此地創(chuàng)設(shè)一個“革命紀念園”,蒔花種木,修建亭宇,以慰忠魂。
“革命紀念園”分為4部分。由前門入內(nèi),是一個磚砌的花園,里面有4個小草亭和兩個小門,花園種植花草無數(shù);▓@西側(cè)建有庭院一處,有上房7間,為烈士祠,陳列烈士的遺像和相關(guān)牌匾等。南廂房7間為學(xué)校,北廂房7間,是古玩陳列所和圖書館。花園的南側(cè)是一個菜園,供職員四季菜蔬。花園北面是烈士墳?zāi),?750多個在豫東豫北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的國民革命軍將士。
1928年前后,正是蔣介石和馮玉祥的“蜜月期”。眾所周知,他們由義結(jié)金蘭的兄弟到最后反目成仇的敵人,恩恩怨怨多年。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最早的聯(lián)系始于1926年6月3日,當(dāng)時廣東國民政府主席譚延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電邀在蘇聯(lián)的馮玉祥赴廣東共籌“北伐”大計。根據(jù)1928年的蔣介石日記記載,2月15日,他由徐州搭車往開封,2月16日,“正午到開封,煥章(注:馮玉祥字煥章)總司令來接,相見甚洽。二時到開封參加歡迎會,后即入舊督署休息,再至省政府午餐。后參觀大相國寺、革命紀念館及游龍亭,傳說朱太祖登位于此也。晚到歡迎會講演,后與煥章談話”。2月17日,“上午閱兵后往孔廟參觀,新鄭古器甚貴也。下午到鄭州,歡迎會后往郊外參觀農(nóng)村。煥章欲約為兄弟,乃換蘭譜。” 無疑,蔣介石來開封是與馮玉祥商議“北伐”計劃的。在那個時候,按照《開封新建設(shè)一覽》書中敘述,當(dāng)時,馮玉祥在開封正在修建“革命紀念園”,各項建設(shè)正在進行當(dāng)中。而蔣介石的到來,為二次主豫的馮玉祥帶來了支柱,二人敘舊話新,雖然蔣氏日記中沒有記載為“革命紀念園”題詞之事,但是,可以這樣設(shè)想,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到南京宣告復(fù)職,而當(dāng)時的馮玉祥控制著河南,勢力非常強大。到1928年6月2日,蔣介石通電宣告“北伐完成”,馮玉祥軍事集團已達鼎盛時期。美國《時代》周刊曾以《Strongest Man》(最強者)為題介紹馮玉祥“他站著足有6英尺高,不像弱不禁風(fēng)的黃種人,他寬闊的身材、古銅色的皮膚,為人和藹。手槍在他可及之處,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也是擁有19萬5千人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武裝的首領(lǐng),他是如今中國的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1928年前后,那是蔣、馮關(guān)系最好的時期,后來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傾軋,甚至是你死我活、兵戈相見,那是后話。這通高2.05米、寬0.75米的石碑靜靜散落在歲月寂靜處,當(dāng)年一定是儀式隆重立于園中,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戰(zhàn)事連綿,外敵入侵,石碑無言不語,默默嘆息。“革命紀念園”逐漸變化了模樣,石碑一定經(jīng)歷坎坷,后來不知何時被運到了如今的地方,橫臥地上,任憑青草淹沒,任憑時光變遷。這通石碑,不但揭開了開封“革命紀念園”的歷史,而且還見證了近代歷史上的風(fēng)云際會。
(作者: 責(zé)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