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獲悉,經我省相關縣(市)人民政府申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推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派專家組逐一考察,2008年1月,中國民協(xié)命名河南省登封市、禹州市為“中國大禹文化之鄉(xiāng)”,登封市掛牌“中國大禹文化研究中心”;新密市為“中國羲皇文化之鄉(xiāng)”,并掛牌“中國羲皇文化保護基地”;平輿縣為“中國車輿文化之鄉(xiāng)”,并掛牌“中國車輿文化研究中心”。四縣市被分別命名后,正積極籌備,隆重舉行授牌儀式。
。玻埃埃纺昴甑祝爸袊耖g文化之鄉(xiāng)”專家考察組一行先后對四縣(市)進行了認真考察。登封市大禹文化源遠流長,據(jù)相關古籍及地方志書記載,嵩山一帶曾是夏王朝初期活動的重要地區(qū)之一,文化遺跡遺存眾多,相關民間傳說故事、民風民俗影響深遠久長。王城崗龍山文化古城遺址、漢代啟母闕、少室闕、太室闕等,記錄了大禹治水的不朽功業(yè)。新密市羲皇文化對中國神話學及遠古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人祖伏羲女媧和軒轅黃帝在此留下了眾多遺跡,有關伏羲女媧的神話傳說以及相關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民間信仰等充分彰顯出新密市羲皇文化深厚的民間底蘊。禹州市夏禹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形態(tài)之一,已被現(xiàn)今中國教科書及中華世紀壇所記載,相關歷史典籍對禹州作為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都之地作了詳細記述,古鈞臺等歷史遺跡考古論證及民間信仰、風物掌故等為之提供了佐證。平輿縣車輿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原始的生產技藝,在其歷史的傳承發(fā)展中,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奚仲造車成為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民協(xié)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夏挽群說,四個“中國民間文化之鄉(xiāng)”認定命名,是我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又一批成果。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把命名“中國民間文化之鄉(xiāng)”作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產地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實施以來,河南已被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之鄉(xiāng)”達22個,其數(shù)量質量居全國之首,占全國近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