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欒川縣領導在欒川廟子鄉(xiāng)察看洪洛寺遺址,提出要做好修復洪洛寺的準備工作,讓洪洛寺這座千年古剎成為文化旅游新的亮點。
據《超凡世界》、《華夏佛教諸神》記載,洪洛寺始建于大唐貞觀四年(公元603年),盛于大周即武則天時期,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寺內殿閣、壇塔布局嚴整,宏偉壯觀,僧眾在200人口以。前殿是天王殿,中間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洪洛寺中心建筑,又稱正殿,該殿寬大敞亮,金碧輝煌,建筑結構與當地山式連脈,為重檐歇山式,通高六丈,面寬九間。殿內蓮花座是用整塊花巖石雕刻而成,重過萬斤,在中國的寺院殿內設置中為獨有(現在遺物尚存)。正殿供奉著五方佛(大太陽;又叫大日如來),梵文;毗盧遮那佛。按佛教密宗說法:“千佛繞毗盧”。在東方佛界,專門供奉毗盧遮那佛的寺廟只有兩處,一座是福建的名寺“開元寺”,另一座即是洪洛寺。
又據《中國災害大典》記載,明崇禎十三年(1639年)至十五年(1641年),洛陽周邊二十四州縣連年大旱,赤地千里,瘟疫盛行,餓殍遍野,洪洛寺方丈慈悲為懷,大開山門普渡眾生,隨災民而入的瘟疫也在寺內蔓延,寺內方丈、住持每日忙于超渡亡靈的法事,疏于管理,致使人多無序而失火,使的這座千年古剎毀于一旦。
欒川縣委常委黃獻忠對廟子鄉(xiāng)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認真做好洪洛寺遺址和文物的保護工作,要做好修復洪洛寺的準備工作,讓洪洛寺這座千年古剎成為文化旅游新的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