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的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調節(jié)水庫大壩截流,素有‘萬里黃河第一灘’之稱的濟源市坡頭鎮(zhèn)西灘即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23平方公里的水面和200多畝的人工島”。16日,記者在小浪底下游西灘的高處看到,一期投資2000多萬元建造的200畝人工島正在抓緊施工,預計2007年2月即可完工。 李商隱眼中的萬里黃河第一灘 西灘位于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13公里處。當黃河氣勢磅礴地沖出最后一道峽谷——小浪底后,便進入了舒緩的丘陵地帶,在濟源市境內分成了兩股,環(huán)抱著一座12平方公里的灘涂孤島,這便是黃河之上唯一一個人類常年居住的孤島——西灘,也被人們稱為“萬里黃河第一灘”。西灘是黃河上最大的河心濕地,1500年前已有人類定居。晚唐時期,已成為當時的旅游勝地。詩人李商隱“左右名山窮遠目,東西大道鎖輕舟”的佳句,就是描繪西灘的迷人景色。 10萬只鳥兒棲息繁育的西灘 西灘除了美麗的風光外,每年有近10萬只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育。據(jù)濟源市林業(yè)專家介紹,我省共分布鳥類175種,而西灘一處就分布著近百種鳥類,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白鸛、黑鸛和金雕4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禿鷲等20多種。 5000萬為人和鳥建新家園 濟源市坡頭鎮(zhèn)主管移民安置的一位副鎮(zhèn)長告訴記者,西霞院水庫截流蓄水后,“萬里黃河第一灘”將被完全淹沒。居民可以搬走,在這里棲息繁衍的鳥兒怎么辦呢?經(jīng)過推測和論證,一個在黃河河心灘上圍土筑島的建設性方案出籠了。專家認為,實施西灘人工筑島,不僅是對“萬里黃河第一灘”自然奇觀的合理延續(xù),更重要的是通過造島,可以在西灘周圍23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成為西霞湖旅游資源最大的亮點,這樣既解決部分西灘人的就業(yè)問題,同時也給鳥兒留下家園。根據(jù)規(guī)劃,整個筑島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其中一期人工筑島投資2091萬元,建設水景特色餐廳、水上休閑樂園、游泳池、水底世界等。一期筑島工程需填筑高度7.0米,先用機械從四周向中間圍土,等高度適當后在周圍打樁圍堰,然后填土加高到要求高度。為保護黃河水源不受污染,人工島上還要建設小型凈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一座。目前,西灘850多名村民已經(jīng)基本搬遷完畢,預計一期工程將在明年2月份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