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到此一游”到此為止
http://www.b6man.com 2013-6-25 16:12:17 來源:中國旅游報 點擊:次
最近網(wǎng)上熱議的是湖北武當山景區(qū)石壁一處集體簽名的“到此一游”,被稱為“史上最強到此一游”。聯(lián)系此前埃及神廟“到此一游”遠涉重洋事件,就不能不使人思考,“到此一游”持續(xù)發(fā)酵,屢被顛覆,如此下去,類似埃及神廟、中國武當山等世界級文化遺產被刻得“體無完膚”,人們還何以“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有無良策“到此為止”,讓大自然、古人造福后人的遺產多些消停、安靜,使筆者不得不想起一次參加學校家長會一名校領導的教誨。需要說明的是這位校領導稱得上一位教育專家,他講到,學生課桌被“刻字”屢禁不止。為制止這種“刻字”行為,這位校長把一位“刻字”學生領回學生家里,讓學生看自家的桌子有無“刻字”痕跡,學生當即低下了頭。并由此作出一項規(guī)定,學生離校前,課桌隨著學生走,如發(fā)現(xiàn)課桌有“刻字”等人為損壞行為,學校將不予辦理離校手續(xù),并作為學生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一筆。此舉一出,學生課桌“刻字”現(xiàn)象不再發(fā)生。
這位校長之舉,使學生課桌“刻字”現(xiàn)象徹底根治。讓筆者聯(lián)想到,讓“到此一游”絕跡為“到此為止”,不外乎兩種辦法,一是,疏要有方;二是,堵要有力。如此疏堵并舉,雙管齊下,就沒有杜絕不了的旅游陋習,就沒有根治不了的不文明行為。
疏要有方。一方面,要加強教育。“美麗中國”必先“美麗國人”,小康社會必先文明社會。過去幾年全國上下大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工程,不失為有效之舉,目前又推出中國公民國內外旅游文明公約,對此要一以貫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使廣大游客切實認識到,旅游無小事,形象是大事,在國內代表當?shù)匦蜗,在國外代表國家形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對國人加強關于國際禮儀方面的教育宣傳。只有國民旅游素質提高了,旅游軟實力提升了,中國邁向旅游強國才具備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疏導。“到此一游”刻字事件接連發(fā)生并不斷聚焦,不完全是件壞事情。由其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批評和反思,表明了國人對提高國民素質、改善國家形象的一種期待。國人似乎自古就有信筆涂鴉、以資留念的“傳統(tǒng)”。既然是“傳統(tǒng)”,就要因勢利導給旅游者以情感宣泄。對于類似“到此一游”等屢禁不止的不文明行為,除了有關部門加強對文物和景點的保護和管理,能否給遠道而來的游客提供一個情感宣泄的渠道,如景點可考慮通過設置專門的“心愿樹”或“涂鴉墻”等方式,讓游客把這種“到此一游”內心的愉悅,真正的表達出來,滿足其愉悅心情表達的這種需求。旅游是一種記憶、一種念想,游客游覽景區(q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種游覽自然風光的需求,同時更在意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景區(qū)給游客提供了愉悅心情的落腳點,游客有了寄托情感的出口,自然就會減少刻字般的沖動。
堵要有力。一要善于管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著名的旅游景點——維特施加植物園,管理人員別出心裁,在植物園內的各個角落都豎立起告示牌,上面寫著:“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勵200美元。”思維轉換,變罰為獎,喚醒了人性的優(yōu)點,抑制了人性的缺點,植物園花卉被竊事件一天天減少,以致絕跡。這啟示我們,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要不斷創(chuàng)新,如果嘗試采取反常態(tài)思路,長期困擾的陋習問題就可能迎刃而解。二要建立制度。一旦脫離了制度的約束,文明將根本無從談起。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對即將代表“國家形象”的外出公民進行相應的文明規(guī)勸,特別對在境外表現(xiàn)惡劣的國人,不妨采取韓國政府針對“丑陋的韓國人”限制出境的做法,進行“黑色記錄”,嚴重者適當限制他們的旅游機會。旅游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擁有出境旅游經營權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導,其舉報中心應增加境外游文明禮儀事件處理功能,凡經查實,對屢屢造成不良影響的領隊和組團社要進行批評教育和責令整改。三要上升法律。一些陋習公眾或已“審丑疲勞”,問題屢屢出現(xiàn),就是因為違規(guī)成本幾乎為零,致使當事者無心靈震動,甚至受到的道德譴責也被弱化。面對諸多根深蒂固的陋習,僅停留在口頭譴責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立竿見影的法律手段來推動文明水準的提升。任何行為只要對旅游文化生態(tài)造成傷害,影響到旅游的品質和深度,當事者就應該承擔一定的經濟代價和法律責任,讓他們?yōu)樽约旱拇中U行為埋單。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力不斷增強,社會形成“文明旅游光榮、不文明旅游可恥”的共識時,諸多不文明行為就可能得到“法律性終結”。
“到此一游”有無良策“到此為止”,讓大自然、古人造福后人的遺產多些消停、安靜,使筆者不得不想起一次參加學校家長會一名校領導的教誨。需要說明的是這位校領導稱得上一位教育專家,他講到,學生課桌被“刻字”屢禁不止。為制止這種“刻字”行為,這位校長把一位“刻字”學生領回學生家里,讓學生看自家的桌子有無“刻字”痕跡,學生當即低下了頭。并由此作出一項規(guī)定,學生離校前,課桌隨著學生走,如發(fā)現(xiàn)課桌有“刻字”等人為損壞行為,學校將不予辦理離校手續(xù),并作為學生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一筆。此舉一出,學生課桌“刻字”現(xiàn)象不再發(fā)生。
這位校長之舉,使學生課桌“刻字”現(xiàn)象徹底根治。讓筆者聯(lián)想到,讓“到此一游”絕跡為“到此為止”,不外乎兩種辦法,一是,疏要有方;二是,堵要有力。如此疏堵并舉,雙管齊下,就沒有杜絕不了的旅游陋習,就沒有根治不了的不文明行為。
疏要有方。一方面,要加強教育。“美麗中國”必先“美麗國人”,小康社會必先文明社會。過去幾年全國上下大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工程,不失為有效之舉,目前又推出中國公民國內外旅游文明公約,對此要一以貫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使廣大游客切實認識到,旅游無小事,形象是大事,在國內代表當?shù)匦蜗,在國外代表國家形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對國人加強關于國際禮儀方面的教育宣傳。只有國民旅游素質提高了,旅游軟實力提升了,中國邁向旅游強國才具備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疏導。“到此一游”刻字事件接連發(fā)生并不斷聚焦,不完全是件壞事情。由其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批評和反思,表明了國人對提高國民素質、改善國家形象的一種期待。國人似乎自古就有信筆涂鴉、以資留念的“傳統(tǒng)”。既然是“傳統(tǒng)”,就要因勢利導給旅游者以情感宣泄。對于類似“到此一游”等屢禁不止的不文明行為,除了有關部門加強對文物和景點的保護和管理,能否給遠道而來的游客提供一個情感宣泄的渠道,如景點可考慮通過設置專門的“心愿樹”或“涂鴉墻”等方式,讓游客把這種“到此一游”內心的愉悅,真正的表達出來,滿足其愉悅心情表達的這種需求。旅游是一種記憶、一種念想,游客游覽景區(q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種游覽自然風光的需求,同時更在意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景區(qū)給游客提供了愉悅心情的落腳點,游客有了寄托情感的出口,自然就會減少刻字般的沖動。
堵要有力。一要善于管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著名的旅游景點——維特施加植物園,管理人員別出心裁,在植物園內的各個角落都豎立起告示牌,上面寫著:“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勵200美元。”思維轉換,變罰為獎,喚醒了人性的優(yōu)點,抑制了人性的缺點,植物園花卉被竊事件一天天減少,以致絕跡。這啟示我們,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要不斷創(chuàng)新,如果嘗試采取反常態(tài)思路,長期困擾的陋習問題就可能迎刃而解。二要建立制度。一旦脫離了制度的約束,文明將根本無從談起。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對即將代表“國家形象”的外出公民進行相應的文明規(guī)勸,特別對在境外表現(xiàn)惡劣的國人,不妨采取韓國政府針對“丑陋的韓國人”限制出境的做法,進行“黑色記錄”,嚴重者適當限制他們的旅游機會。旅游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擁有出境旅游經營權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導,其舉報中心應增加境外游文明禮儀事件處理功能,凡經查實,對屢屢造成不良影響的領隊和組團社要進行批評教育和責令整改。三要上升法律。一些陋習公眾或已“審丑疲勞”,問題屢屢出現(xiàn),就是因為違規(guī)成本幾乎為零,致使當事者無心靈震動,甚至受到的道德譴責也被弱化。面對諸多根深蒂固的陋習,僅停留在口頭譴責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立竿見影的法律手段來推動文明水準的提升。任何行為只要對旅游文化生態(tài)造成傷害,影響到旅游的品質和深度,當事者就應該承擔一定的經濟代價和法律責任,讓他們?yōu)樽约旱拇中U行為埋單。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力不斷增強,社會形成“文明旅游光榮、不文明旅游可恥”的共識時,諸多不文明行為就可能得到“法律性終結”。
作者:白四座 通訊員: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對國民休閑綱要若干關鍵點的認識 2013-6-22 16:07:07
- 《旅游法》框架下包價旅游合同 2013-6-19 16:00:43
- 重渡溝景區(qū)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實踐和啟示 2013-6-17 15:55:02
- 保護旅游資源與社區(qū)利益是重要原則 2013-6-15 15:52:03
- 旅游目的地品牌構建與營銷效率提升 2013-6-13 9:40:4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