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游”的是與非
http://www.b6man.com 2009-6-15 10:28:57 來源:新華網(wǎng) 點擊:次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qū)能否延續(xù)活態(tài)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民族的DNA。采訪中,一些“非遺”保護工作者擔心,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汁原味的重要保障,景區(qū)環(huán)境不同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有傳承環(huán)境,傳承出來的“非遺”是否還是原有藝術?
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乏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藝無法解決傳承人生活問題,一些傳承人生活異常艱辛。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首先應解決傳承人的生存問題。只有生活質量有保障了,傳承人才會有發(fā)展技藝和培養(yǎng)繼承人的熱情,其他人學習技藝才會覺得有奔頭。
在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民間藝人李彩霞一天得忙活十幾場表演,與以前到處討生活相比,似乎更加辛苦了,然而她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雖然演出多了我會很累,但是感覺很好,因為喜歡秦腔,多累我都想唱。”
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雷侃解釋說:“沒有土壤的花草難以長久。”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得讓其有生存依附的土壤,在原生態(tài)生存環(huán)境無法延續(xù)傳承的情況下,不妨轉變一下傳承模式。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qū)會變味的擔心,靳宗偉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本就是活態(tài)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關鍵在人,不同的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不同的詮釋,因此進景區(qū)并不一定會使之變味。當然進景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有所選擇,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適合進景區(qū)。
當然無可否認,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過度開發(fā)問題。中央民族大學民俗研究學者祁慶福對記者說,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應注意避免過度開發(fā)。有景區(qū)將本應是民族節(jié)日才有的祭祀活動長期展演,這明顯違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合理利用的原則。為商業(yè)目的將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搬上“舞臺”,不僅顯得不倫不類,而且會影響這些遺產的活態(tài)傳承,曲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本包含的文化。
作者:曹健 通訊員: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中國最貴度假酒店不是好名聲 2009-6-15 9:56:19
- 北大女博士夫婦遭雷擊墜崖的警示 2009-6-15 9:25:09
- 麗江“圍城”追蹤:古維費能否呵護世界文化遺產? 2009-6-12 9:04:27
- 星級酒店“延時退房”會否成為促銷噱頭 2009-6-11 10:13:18
- 新《旅行社條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09-6-2 10:20:3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