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見康王如此荒淫暴虐,紛紛上書勸諫。開始時宋康王還只是怒而不言,后來見不識相的人多,便置弓箭于宮殿之上,警告道:“凡再敢進諫者,一律射殺。”他曾一日射殺大夫景成、戴烏、公子勃三人,從此滿朝文武無人再敢開口。無道的康王既已君臣離心,就給了別人討伐的理由和機會。于是齊、楚、魏三國軍隊聯(lián)合伐宋,一路上所向披靡,直逼宋國都城睢陽(商丘)。康王親自率兵出城迎敵。兩軍于睢陽城十里外安營扎寨。討伐大軍善攻心術(shù),遣數(shù)十人登車至宋軍營寨前,不斷宣讀宋康王的罪狀:“宋王偃逐兄篡位,卑鄙無恥。”“欺男霸女,射殺忠臣,荒淫無道。”輕而易舉渙散了宋軍軍心。因“犯天下之公怒”的康王半夜棄城而走,還是被齊兵追上斬首,然后轉(zhuǎn)送睢陽。韓憑夫婦的故事,可以說是一代昏君國喪身亡的導火索。
國亡了,愛情故事卻一代代傳承下來,還被不斷發(fā)揚,演繹出了化蝶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的焦仲卿、劉蘭芝,還有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千古絕唱。這個故事還被改編成多種戲劇和其他文學作品。如元代雜劇《烈女青陵臺》、明代傳奇《韓朋十議記》、越劇《相思樹》、評劇《青陵化蝶》等,又有多個劇種進行改編、移植,在全國上演,有的還被搬上了銀幕。青陵臺(清涼臺)也伴隨著相思樹的傳說在海外流傳下去。
至于見證了這段堅貞愛情的清涼臺,卻沒有像愛情故事一樣一直保存到今天。它曾是西漢時期梁孝王劉武修筑的梁園的著名景觀,它曾留下唐朝大詩人李白游覽的足跡,接納過避暑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據(jù)說還是趙匡胤給它起了“清涼臺”這個名字。直到清朝,它還以秀麗的風景吸引著八方的文人墨客。后來,清涼臺上建起了一座寺院,叫做清涼寺。今天,清涼臺已不存,而清涼寺仍在。寺里的晨鐘暮鼓響了一年又一年,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這里的美麗傳說,在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多年來的滄海桑田,歷史變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