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可之說”創(chuàng)立于鄭國
http://www.b6man.com 2009-3-30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兩可之說”是誕生于先秦的一個詭辯理論,它“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這個理論的創(chuàng)立人是鄭國(都城在今新鄭市)大夫鄧析。它的來歷,源于《呂氏春秋》中一則有趣的案例。
春秋末期,有一年鄭國的洧水發(fā)了大水,一個富人急著渡河去辦事,不料出了意外,落入湍急的河中淹死了。遭遇這種不幸,大家都很同情,忙著幫助尋找尸體。最后,尸體被一個窮人打撈上來。富人的家屬知道后,就想花錢贖回尸體,畢竟人家付出了勞動?蛇@個窮人不夠厚道,知道死者家里非常富有,就趁機敲起竹杠,獅子大開口,開出一個天價。富人家認為價錢高得太離譜,不甘心做冤大頭,雙方開始討價還價,但由于差距太大,“生意”始終無法成交。
富人家屬心急如焚,聽說鄧析是個能耐人,趕緊央求他給想個法子。鄧析聽完富人家屬訴說,不緊不慢開了腔:“不著急,贖金一文錢你們也不要多出。放心好啦,你們報的價一準兒成交。你們想啊,除了你們家,不會有第二個人向他買這具尸體。而尸體又不能久放,你們拖著不給錢,那人必然會降價,不然,到頭來他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富人家屬一聽,果然頭頭是道,仔細琢磨還真是這個理兒,于是就不再著急上火,耐著性子等窮人降價。
待價而沽的窮人一直不見富人家動靜,坐不住了,趕緊找能人想轍,最后也找到了鄧析。鄧析聽了窮人的訴求,依舊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輕松地對窮人說:“不著急,贖金一文錢也不要降低。你想啊,富人家除了在你這里能買到那具尸體,在別處是萬萬買不到的!你呀,就回去安心等著賣大價錢吧!”窮人一聽樂了,多好的道理,就這么辦!
故事只講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如果買賣雙方都按照鄧析的高見行事,那這筆“生意”恐怕永遠不會成交,因為鄧析的說教是一種違反邏輯規(guī)律的詭辯,單方面看,的確很有道理,兩方面看,就難以達成和諧統(tǒng)一。這便是獨樹一幟的“兩可之說”的妙處所在。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名家”鄧析的學說風格——“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他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獨到眼光及雄辯的口才,令人拍案叫絕,難怪他被后人奉為“千古詭辯第一人”。
作者:許禾鋼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立春為何稱“打春”? 2009-2-3 9:20:4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