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離俄國與希臘多么近啊,一在正北,一在正西,好像就能跨上自行車一路騎去——我喜歡留著熟知的國度,遲遲不去;我也喜歡忽然來到陌生的國度,滿懷無知。這是我第一次造訪伊斯蘭教國家。土耳其的現(xiàn)代化,自不如西歐,比之伊拉克阿富汗,卻是富足和平之邦。極目四望,伊斯坦布爾市容以西亞民族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全部形態(tài),密集展開,錯雜的民居大致三五層高,或精或陋,五色斑斕,到處晾出洗過的衣服,街頭巷尾是嘻戲的孩子或呆坐的閑人,半數婦女包著伊斯蘭世界的花頭巾,那掩飾性別的扮相,格外性感而良善。部分男子的面容與地中海沿岸種性相若,白皙精致,部分則接近我們看熟的新疆人。當年霍去病一路擊潰的突厥人就是他們的祖先嗎?我隨時在人叢中撞見李公麟與趙子昂筆下的“胡人”,滿腮虬髯,長長的勾鼻,目眶深陷,暴凸的眼——我無法描述中東西亞的群體面相,在東亞人看來,他們的骨相和毛發(fā)與歐洲人多有相似,但比之西歐諸國的現(xiàn)代群相,我又想起彼得魯齊的準確描述:“那種前消費時代的淳樸的表情。”
我迷戀所有古寺的表情,不知如何解讀,也不想解讀。不必是任一宗教的信徒,我遍訪藝術,唯宗教藝術最是耐看,包括教堂。遠來土耳其,我差不多是為瞻仰教堂:藍色清真寺的起建,時在明代,圣索菲亞大教堂的資格實在太老了,起建之初正當華夏的北魏末期,如今中國哪有半座北魏時期的寺廟而完整如昔啊——初到四五日,我決定哪兒也不去,就在兩座老教堂附近鎮(zhèn)日游蕩,畫速寫。由旅社所在走數百步,即是藍色清真寺的圍墻,墻外老樹排列,高及寺腰,枝條糾結,春芽將綻。我們到得早,全寺正在清曉的爽凈中醒來,回廊與高柱間空無人跡,仰面眺望,旭輝隔霧映照大圓頂,巍然燦然,真有今古之感。
伊斯蘭廟堂的處處空寂,神態(tài)清竣而嚴厲。天王或金剛的兇神惡煞,不是嚴厲;十字架上的耶穌望之慘痛,尤非嚴厲。東正教鑲嵌畫中的圣經人物,面相身姿十二分嚴厲,但那是藝術效果,用意倒是剛正而悲憫——伊斯蘭教堂神情嚴厲,即不設偶像,這一招是厲害的:沒有神主,沒有祭壇,沒有圣人,沒有音樂,沒有魔鬼和天使,沒有經義的描繪與敘述。進入殿堂,一律脫鞋:天光射下,四壁瓷藍,純凈的阿拉伯藍,以無數花枝繪作裝飾,凝結為晶亮的瓷。我從未見過如此空曠無物的殿堂,不給你看見人世,不使動念,沒有一張桌椅或條凳,猩紅大地毯供人成排跪拜,一位員工正在來回吸塵——每一座基督教教堂布滿重重偶像,那偶像,于我即是人臉人身,是種種藝術的手法與表情,在那里,偶像環(huán)繞的中心,是祭壇,眾目視線的歸結,是十字架,管風琴的每根鋼條指向上天:這一切設置都是語言,感召勸說,滔滔不絕,而清真寺殿堂的清曠,堅持無言。除了圖解經書的細密畫,伊斯蘭文明沒有西方意義的所謂藝術,沒有藝術,即卸除了你的感官。我四處走動,仰看,唯數百年磨損擦洗的石柱與瓷面閃著圓潤的微光,美極了,美極了,但是不恐懼,不震撼,不被吸引,不分神——這就是我所謂嚴厲,嚴厲的意思,就是進到殿下不容思想,唯圃伏跪拜。
- 濟州島:享受美食 感悟愛情 2010-5-31 15:07:45
- 澳州藍山:前世今生 原始美麗 2010-5-14 9:41:34
- 背包行走印度 2010-5-14 9:04:48
- 巴厘島奇風異俗:結婚靠"搶" 2010-4-30 9:23:35
- 埃及的“沙依爾” 2010-4-27 10:24:3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