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禪臺:見證曹丕奪位表演
http://www.b6man.com 2009-9-2 來源:綜合 點擊:次
曹丕為何在繁陽筑受禪臺?
曹丕受禪筑臺的繁陽,就是今許昌市西南、漯河市臨潁縣繁城鎮(zhèn)。從許昌出發(fā)不足半小時的車程,即可到達。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原小鎮(zhèn),炎熱的陽光下,行人寥落,一街兩旁的商店,也不喧囂。但在三國時代,這個名叫繁陽灣的地方,卻非同尋常。它北接許昌、南靠潁河的水旱碼頭,是當時許都(今張潘故城)南面的一道屏障。
繁城鎮(zhèn)文物保護人員鞏東平說,曹丕選擇這里作為受禪之地,除了看重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外,還因為這里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傳說這里曾經落過鳳凰,走過麒麟;更重要的是,司馬懿在這里駐扎有十幾萬的部隊,既有能力進行安全保衛(wèi),也有人手取土筑臺。
根據(jù)傳說,受禪臺是司馬懿帶領士兵修建的。受禪儀式安排妥當之后,司馬懿便讓士兵在一個村子的北邊挖了一個占地54畝的大坑,再讓士兵把坑里的土都挑到繁陽,筑成占地13畝的受禪臺。司馬懿駐兵的村子后來叫司馬村,但至今該村沒有一個人姓司馬;挖土的村子,楊姓居民多,因為士兵用扁擔挑土,后來人們把這個村子叫扁擔楊村,這兩個村子相距都不遠,在今受禪臺西南1公里左右處可以找到。
雖然在史籍資料中并沒有受禪臺的形制記載,但當?shù)匚奈锕ぷ魅藛T講,司馬懿所造的受禪臺,為三層,每層27級臺階,三層共81級臺階,通向臺的頂端。而原來的受禪臺,也是青磚護坡,臺頂四周有石雕欄桿,平臺中心原有一座遮太陽用的涼亭,里面擺設有龍尊寶座。
但1000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之下,無法想象這些象征威儀的物件還有多少。
受禪臺依然聳立在許昌大地
繁城鎮(zhèn)南行1公里許,即可在路西的田地里看到一塊刻有“受禪臺”字樣的石碑;在石碑西四五十米處,即是受禪臺的所在處。
我們穿過長滿豆苗的田地,來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楊樹林下。這些楊樹林,雖然尚未成材,但它們挺拔的身影,環(huán)繞一周,將受禪臺嚴密地包圍起來,似乎有意掩蓋著1000多年前的秘密。
受禪臺高約10米,這樣的一個人工土臺,在一馬平川的許昌大地,似乎顯得過于突兀——給人猝不及防奔到眼前的感覺。
受禪臺的底部并不規(guī)則,有不少地方顯出曾經被挖掘過的痕跡。村民陳大爺說,這是原來村民取土后留下的痕跡,原來的受禪臺比現(xiàn)在的要大得多,后來村民墊地或燒磚,都來這里取土,受禪臺就變得越來越小了。
有意思的是,陳大爺說,原來村民并不知道這個土堆還是文物,更不知道它的名字叫受禪臺,只是后來國家立碑保護之后才知道它是三國時代的東西。
從底部有一條小路直通受禪臺頂。我們沿著小路攀爬,不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井口大小的洞穴遺跡。陳大爺說,這都是村民原來挖紅薯窖留下的。這些紅薯窖很多,幾乎遍布受禪臺的各個角落。
上到頂部,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所說的三層臺階,現(xiàn)在已經剩下兩層,最下面的一層,因為人們長時間的生產活動,已經被破壞掉了。
最上面的一層,被濃密的青草覆蓋,青草間也偶爾露出房屋根基的痕跡,顯然這里曾經有過建筑,但從房基來看,顯然是近人的建筑。這塊兩三千平方米的平臺,建筑幾間房屋,顯然綽綽有余。
陳大爺說,傳說從受禪臺到北邊的漢獻帝廟,有一條秘密通道,據(jù)說為了安全起見,曹丕接受禪讓時就是走的這條通道。
作者:李長需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二里頭:華夏第一王都遺址 2009-9-8 14:35:46
- 紅旗渠:屹立太行的“人工天河” 2009-9-4 9:30:36
- 穆桂英和招討營的傳說 2009-8-24 10:31:22
- 汴京八景之鐵塔行云 2009-8-13 9:47:20
- 許昌張飛廟的五大奇觀 2009-8-12 15:24:41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