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照相館文獻展”是基于王勇的《村里來了照相的》一書的展覽呈現,他走訪了豫魯蘇皖四省交界23縣24位照相師傅,對民間影像文化做了一次考察和收集,展現了中原照相館在美學趣味、照相體態(tài)、景觀想象等方面對中原鄉(xiāng)村影像文化形態(tài)的塑造。在一間有些破舊且充滿古味的房間里擺滿了20世紀下半葉照相館師傅拍的各種人像、所使用的器材、工具、相紙相框等等,為此還布置了一個照相館師傅拍照的場景,時不時有觀眾站在那綠草花色背景布前照相。而在房間外圍的墻上,王勇還添上他在采訪照相館師傅所拍的肖像,旁邊還附上師傅們質樸實在的話語,雖簡單一句卻是沉甸甸的,既反映了師傅們秉持一生的工作原則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也折射出他們這一代照相館師傅對民間影像文化的推動,令人動容。
這兩個展覽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一個從個人或群體肖像照出發(fā),一個從昔日照相館行業(yè)出發(fā),家庭照里不少是出自照相館,而照相館也留住了個人的影像歷史,兩者都是對攝影史的一種補充。攝影史學家喬弗里•巴欽曾談到“整個20世紀后期,絕大多數攝影史都堅決地著眼于攝影媒介的藝術企圖,從而排除了其他所有的類型”,巴欽還進一步談到,民間照片會是對攝影自身歷史的一次重建,對攝影這一概念的延展,有必要思考被排除在大多數攝影史之外的照片,即那些占據家庭和個人內心的日常照片,而不是占領美術館和學院的那些照片。
小鎮(zhèn)上展出作品里表現出一種民間性,而整個攝影季展覽空間的考量同樣顯現出民間性,它打破了在美術館畫廊的常規(guī)展出環(huán)境,與芒碭山當地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產生了一種有趣的互動,生活在當地的人,在自家院子或出門即可看到展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柿園村的展覽現場,墻上懸掛著范順贊的系列攝影作品“現實給了夢想多少時間”(四幅) 南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