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高質量發展,2024年6月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文物局8家單位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全省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在自主申報、資質核查基礎上,我們確定河南博物院、省美術館、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殷墟博物館等14家單位為首批試點單位。一年來,各試點單位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保護傳承、活化利用,運用獨立設計、跨界合作、品牌授權等多元開發模式,在文創產品開發銷售、人才培養引進、收入分配激勵等方面積極探索,累計開發文創產品超3800款,實現總收入1.18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帶動了全省文創工作高質量發展,有關經驗做法納入我省改革典型案例或被轉發。
河南博物院文創區
一是創意引領、文化賦能。各單位以特色資源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國風美學為靈感,開發產品類型包含旅游商品、文具玩具、創意食品、服飾配飾、家居生活、節事禮品等“時尚感、帶得走”的文創衍生品,如甲骨文咖啡、“洛水霓裳”漢服、北魏牽手女俑冰箱貼、“朱顏鏡”系列,還有孟津剪紙筆記本、新鄉面塑香插等“原創性、特色化”的中原特色非遺文創。除此之外,試點單位還積極開拓了社會教育、數字文創、文旅演藝等“參與性、共享式”的沉浸式體驗類新產品,如商主題舞臺劇“湯頌”、劇本殺“商都往事”、話劇“聽濤大運河”“無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等,以及“亳樂研學”“豫見考古”體驗箱、“婦好鸮尊”積木等游客可參與互動的研學產品。
文創產品
二是創新表達、產品多元。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發“古韻煥彩”“大河村原始一家人”等主題產品,重現仰韶文化史前美學的當代韻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綠松石、陶言陶語、青銅器、華夏之源系列主題文創,成為講述二里頭故事和夏代故事的特殊載體。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開發二十余種研學課程及多條商文化主題線路,殷墟博物館建立“觥仔”“好好”自有IP形象,中國文字博物館 “甲骨文生肖飾品”“甲骨文咬文嚼字顆粒糖” “腹有文墨氣自華果汁飲料”,將商文化和甲骨文融入現代生活。許昌市博物館依托漢魏石刻開發的“金戈鐵馬”系列文創,使 “漢魏故都”“三國文化” 深入人心。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開發“大運系列”三彩陶瓷、“好運隋唐”系列文創。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打造“大別有禮”紅色文創品牌,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試點開發的系列文創,是河南作為 “中華文明主根主脈” 的當代表達,已成為中原文化和黃河文化傳播的“新名片”。省美術館推出藝術家合作系列產品、開辟藝術空間提升公眾美育水平,省圖書館開展“深讀黃河,書香游學”“蒲公英驛站”和古籍修復雕版印刷體驗等研學活動,省文化館開展非遺活化利用,河南博物院“豫見考古” 體驗箱覆蓋全省200所學校,多個試點舉辦 “文物背后的故事”“手作體驗” 等社教活動,使得文創成為社會教育的“新載體”。各試點通過舉辦各類文化創意活動、打造多元業態,有效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如: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5·18 國際博物館日” 活動全網曝光量超 3000 萬人次,吸引大量游客線下打卡;龍門石窟研究院策劃“龍門金剛”“燈映龍門” 等特色演藝節目,龍門石窟客流量增加300%,使文創成為文旅融合的新聯動。
唐宮夜宴XR沉浸展覽
三是創立品牌、市場推崇。各試點單位積極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 IP 和品牌項目,“豫博文創” 榮獲國內16個獎項,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成為現象級爆款產品(年銷售50萬件),洛陽博物館 “北魏牽手女俑” 系列文創產品屢獲全國大獎,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獲全國革命文創百強,有效提升了河南文創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截至今年5月,河南博物院憑借豐富的文創產品矩陣和創新的營銷模式,文創產品銷售額達7349萬元;洛陽博物館銷售額突破2696萬元;龍門石窟研究院創新“數字IP+實體產品”雙輪驅動模式,龍門文創院文創收入超 2000萬元;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文創類營業收入達到890萬元。同時,部分單位文創收入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鄭州博物館銷售額650萬元(同比增長100%)。試點單位在帶動文創產業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潛能上展現了強大創新創造活力。
文創是助力文化繁榮興盛的新載體,試點是推動我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認真落實《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文旅政法〔2024〕3號),堅持創意引領、文化賦能、活化利用,不斷推動我省文創工作高質量發展。
有關時光旅行的故事,總能引發人們津…[詳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