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許昌淺井鎮扒村“禹州市非遺工坊”東張窯,一組靈動飄逸、婀娜多姿的“敦煌飛天”扒村瓷系列作品,把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陶瓷之上,讓人們充分領略由古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飛天”的藝術魅力。
扒村瓷始于唐代,盛于宋金,以“白地黑花”瓷上繪畫工藝而聞名。作為民窯的代表,歷史上,扒村瓷繪畫內容基本圍繞中原民間風土人情,或人物形象,或花鳥魚蟲,或荷花蓮蓬,充滿鄉土氣息。
近期,東張窯文創團隊利用西域文化特點,專題創作了一組飛天形象作品,在“白地黑花”基礎上,又充分利用了唐代“紅綠彩”工藝,以更豐富的色彩和多樣化的線條處理,再現了飛天凌空翱翔的動感與飄逸。她們有的手持琵琶箜篌,仿佛在彈奏著極樂世界的仙音妙曲;有的散花禮佛,傳遞著虔誠的供養;還有的結群飛舞,在陶瓷的色釉空間,織就出流動的星河。
“所謂時尚,就是輪回。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取之盡用之不竭的創作資源寶庫,時下流行的國潮風、文創風,也大多都是傳統文化符號、線條的延伸,或在傳統符號的基礎上加以現代美學重塑。飛天題材舒展靈動,飄逸灑脫,也給古老的扒村瓷增加了七分靈氣、三分天真。”淺井鎮扒村村東張窯負責人、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非遺傳承人邊繼偉說。
有關時光旅行的故事,總能引發人們津…[詳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