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旗纛街上釋“纛”義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2/26 17:02:0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在開封地名中,有一個最難讀的字就是“纛”,有一個最難寫的字也是“纛”,還有一個最難理解其義的字也是“纛”。難讀是因為它的讀音,應該是dào,而開封人則念dù。dù在《辭!泛汀缎氯A字典》等工具書中查不到,開封方言偏偏卻讀此音。這就如同按一個錯誤的路標人困馬乏地行進到一個死死的山坳,不管多疲憊還必須折返;難寫是因為它筆畫多,多到有24畫,足以考驗書寫者的耐心;最難理解其義,是因為“纛”字不是常用字,不常出現(xiàn),不知道“纛”的本義究竟是什么。以至于我最初走進旗纛街的時候,看到這個“纛”字,竟然不敢念出聲,生怕一出聲就會鬧出笑話。后來還是聽周圍居民怎么讀,我才人云亦云。
“纛”在《辭!飞嫌袃煞N解釋:一是說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許渾《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詩中有“柳營出號風生纛”之句。二是通“翿”,皇帝車上用犛牛尾做的裝飾物。亦指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稜栄·釋言》:“纛,翳也。”根據(jù)這兩種解釋,不難看出旗纛街的“纛”字即為旗幟的意思,且是軍隊的大旗。至于說為何“旗”和“纛”兩個相同意義的字相疊加,我想可能是古人為加重語氣,以示重視之意吧。由此,根據(jù)“纛”字的意思推論,可以進一步斷定旗纛街這個地方在古代曾駐扎過軍隊,或者有過、存在過與軍隊有關(guān)的事物。
那么,旗纛街上到底有過或者發(fā)生過什么與軍隊旗幟有關(guān)的事物呢?歷史是一個深潭,表面上沉寂平靜,可在沉寂平靜的下面,卻隱藏著一座座深不可測的高山。要想了解、掌握,必須撕開現(xiàn)實這個入口。
旗纛街為南北向,南起大坑沿街北口,北止西門大街。全長200余米,寬七八米。就是這條簡潔、簡短的街道,不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處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因為西門大街從宋代的時候起一直叫前營門街,根據(jù)“營門”二字釋義,這里多是駐扎軍隊的地方,與前營門街相鄰的旗纛街自然而然也就和軍隊發(fā)生了聯(lián)系。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五代時期這里曾建有武廟,稱武廟街,所謂武廟顧名思義就是祭祀歷代名將的廟宇。據(jù)說,宋乾德元年七月,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天路過這里,見是武廟,作為行武出身的趙匡胤自然就被吸引,他想進廟看看武將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進廟后,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白起。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將,為建立大秦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趙匡胤看到這個白起像后卻說:“這個白起,雖是戰(zhàn)國名將,打了不少勝仗,但當別人投降后,仍要把人家殺掉,光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大戰(zhàn)趙國時,一次就坑殺俘虜40萬人。這種人不但不懂策略,而且還不近人情。”說罷,他讓侍從把白起像從武廟里搬了出來,扔掉了。我不知道趙匡胤當時究竟是何種想法,但透過這一舉動尚能發(fā)現(xiàn),趙匡胤內(nèi)心至少要比白起、秦始皇柔潤許多,由此也能推測出后來大宋王朝何以以經(jīng)濟文化繁榮著稱天下。至于何時叫旗纛街,有人說是在清代,清代改武廟街為旗纛街。
當然,這只是旗纛街傳說的一種說法。另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五代時汴州的節(jié)堂就在該街。什么是節(jié)堂呢?所謂節(jié)堂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節(jié)度使收藏旌節(jié)的廳堂;二是商議機密重事的廳堂。這里大概就是指節(jié)度使收藏旌節(jié)的地方吧。紛亂的五代結(jié)束后,北宋在節(jié)堂舊址上建旗纛廟,此街隨稱旗纛街,明清到現(xiàn)在亦如此。
我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最正確,但我知道透過這兩種說法,至少能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里曾經(jīng)是紀念或者祭祀武將的地方。也就是說,不管武廟或是節(jié)堂,它們都用來紀念武將或者與軍事相關(guān)的事物,只是名字不同罷了。
中國的漢字是極講究音、形、義的。關(guān)于“纛”字音和義上面已說過,在這里想強調(diào)一下形。在我看來,“纛”就是一座建筑或者一座廟宇,最上面的三橫一豎可以理解為廟宇屋頂?shù)墓羌,中間的“母”就正中的廳堂,而下面的繁體“縣”字就是這座建筑的墻體和柱基。所以在意念里,我沒有把它當作旗幟,而把它當成節(jié)堂或廟宇。因為節(jié)堂或廟宇從古至今不論是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恭敬、仰慕的地方。自然而然,旗纛街在我乃至所有開封人心目中的分量也非同一般。
(作者:李效戰(zhàn) 責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