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典故】以鄰為壑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2/27 15:53:21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為別人著想、大公無私的精神,絕對是受人歌頌的美德,“以鄰為壑”的事,自古就不被人喜歡。 戰(zhàn)國時期的洛陽人白圭,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從商之前,他曾做過魏國相,其間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水患。 白圭一直對自己的治水才能很得意。有一次,他和孟子談論治理洪水的事,驕傲地說:“我治水的方法,恐怕比大禹的還要好呢。”
孟子聽罷,很不以為然地回答:“你治理洪水的方法根本不能與大禹的相提并論。大禹治水是順乎水的特性,把洪水引入河道,最后流進大海,徹底消除水災,你卻只知道修筑堤壩,填補漏洞,加高壩的高度。你自己是保住了,可是水流到鄰國去,讓別人遭了殃,這是把鄰國當成大水溝了啊。這種方法,凡是有仁愛之心的人都會厭惡,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白圭聽罷,感到很羞愧,以后再也不宣揚自己治理洪水的功績了。
成語“以鄰為壑”,出自《孟子》:“白圭曰:‘丹(白圭)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比喻只圖自己方便,把困難或災禍推給別人。
若是現(xiàn)在有人做出“以鄰為壑”的舉動,那您可得小心,您恐怕是遇到了自私自利、不為他人著想的人。
“以鄰為壑”的做法,就好比在自己家很講衛(wèi)生,卻把垃圾隨意扔在小區(qū)的地上。如果所有人都把他人當成“壑”,不以誠相待,那么世界上也就沒有一處干凈的地方了。這么一想,還是收起“以鄰為壑”的想法,顧及他人的感受,營造和睦的環(huán)境為好。
(作者:寇璽 責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