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的洛陽往事】向秀:高士隱逸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shí)間:2015/2/27 15:56:36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diǎn)擊次數(shù):
當(dāng)年,嵇康和向秀在洛陽打鐵的地方有兩處,其中一處在首陽山。在首陽山下的石橋村北,至今還留有一口古井,相傳為向秀所鑿,當(dāng)?shù)匕傩辗Q之為向秀井。在距離向秀井不足百米的首陽山山坡上有一個(gè)平臺(tái),面積約600平方米,是當(dāng)年竹林七賢飲酒、賦詩、暢談的地方,名曰飲酒臺(tái),又稱嘯臺(tái)。
嘯臺(tái)前有一條東北向的深溝,溝寬20多米,溝底有一條從魏晉洛陽城通往孟津、平樂、古黃河渡口的驛道,驛道北邊,有清澈見底的沅水(因阮籍又被稱為阮水)。
首陽山下的石橋村雖地處丘陵地帶,但山間河溝縱橫,水流不斷,向秀在此打鐵也好,灌園也罷,水源自可保證,他為何還要再鑿一口井呢?原因有三: 一是向秀跟隨嵇康在首陽山下打鐵、灌園,屬隱士行為。在向秀看來,有田有井,高士才能隱逸。與向秀同時(shí)期的皇甫謐在《高士傳》中說:“帝堯之時(shí),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帝何德于我哉?” 二是井水水質(zhì)較好。 三是向秀和嵇康在首陽山下打鐵那年,洛陽大旱,河水?dāng)嗔。向秀自幼飽讀詩書,精通陰陽八卦,能看風(fēng)水、識(shí)水源。他親自出馬,在嵇康的鐵匠鋪附近選定一塊空地作為井址,打了這口井。
在八王之亂中,晉惠帝司馬衷被各路諸侯挾持,到處“巡游”。永安元年(公元304年),晉惠帝從鄴城返回,在快進(jìn)洛陽城時(shí),已是疲憊不堪。又累又渴的一群人突然看到向秀井,急忙上前汲水。誰知走近一看,井里填滿了戰(zhàn)亂中被殺害兵士的尸體,剛一靠近,一股惡臭就撲面而來。晉惠帝惋惜地說:“一口好井,如今卻成了廢井。”
如今的向秀井早已沒有了那股惡臭,但依然被廢棄不用。
(作者:劉彥卿 責(zé)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