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河洛】定格伊河之美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2/27 16:05:25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山斷瀉伊流,灘聲朝暮急。東渡馬將登,西堤人已立。日看東西舟,爭途如不及。誰見捕魚郎,寒蓑雨中濕。 ——梅堯臣《伊川》 綠樹繞伊川,人行亂石間。 寒云依晚日,白鳥向青山。 路轉(zhuǎn)香林出,僧歸野渡閑。 巖阿誰可訪,興盡復空還。 ——歐陽修《過伊川》
立春已過,很多人開始對春天產(chǎn)生無限遐想。春天的洛陽美不勝收,號稱洛陽八大景之首的龍門山色,因伊河而更加美麗。宋代詩人梅堯臣和歐陽修曾在洛陽為官和生活,他們對伊河(古稱伊水、伊川)寄予深情,并寫下多首詩。
梅堯臣眼中的伊河“灘聲朝暮急”,可以想象當時水量較大。過河之人剛剛準備登馬東渡,對面河堤之上已經(jīng)有人在等著迎接了。伊河之上,小船紛紛搶占航道,朝前駛?cè),只看見捕魚人穿的蓑衣被雨水打濕。
從“寒云依晚日,白鳥向青山”可知,與梅堯臣同時期的歐陽修寫的是秋季的伊河。初秋時節(jié),“綠樹繞伊川”,與梅堯臣見到的捕魚人不同,歐陽修在伊河岸邊遇見了野渡閑歸的僧人。歐陽修自問“誰可訪”,然后“興盡復空還”,一個“空”字,將興盡而歸之情表露無遺。
梅堯臣,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公元1060年;歐陽修,生于公元1007年,卒于公元1072年。梅堯臣在北宋詩壇上聲望很高,與蘇舜欽齊名,兩人被合稱為“蘇梅”。
梅堯臣和歐陽修是好朋友,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還是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對宋代詩歌影響巨大,與歐陽修并稱“梅歐”。梅堯臣描寫了兩山對峙、伊河中流的景象,歐陽修的詩描景狀物,閑適空靈,兩位詩人將伊河之美定格。
(作者:余子愚 責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