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青龍峽中段兩側(cè)的一道山嶺上停了下來,聽說這里有一座青龍廟,廟的北方半山腰有一個青龍洞。我們決定到此觀賞一番。這天,游山、上廟、焚香祭祀的人特別多,廟前、洞口,虔誠的人們成群結(jié)隊、絡(luò)繹不絕。聽當?shù)厝酥v,青龍原來在天山掌管下界北方降雨,因年幼貪玩,總是錯行雨譜,玉皇大帝便貶謫其下凡。十年謫滿,青龍回到天上,后來成了萬花莊的女婿,就要求從天上下來,到峽谷中居住。玉皇大帝大為贊賞,不僅讓青龍掌管北方降雨,還賞賜一個筆架,以此鼓勵,現(xiàn)在筆架還在裴莊東關(guān)的嶺上放著呢!從此,凡間每遇大旱,人們都會來到青龍廟及青龍洞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祭祀青龍王為民間降雨。我們向谷底下行,兩岸的山壁上,天然的巖洞有數(shù)十個,其中多為溶洞,并有泉流下注,峽內(nèi)瀑布眾多,水潭密集,人稱“百潭峽谷”。朋友們相互攙扶著,沿著下游青龍湖一路走來。青龍湖像一條青色玉龍,蜿蜒穿行在崇山峻嶺之間,南北長達兩公里的湖面上如同青龍欲出,峽出神韻,幽秀神峰,引起游人的無限遐思。我們乘船而游,看兩岸秀峰對峙,上下綠樹紅花,夾一灣碧水,如同畫廊,抬頭仰望,峰峰相連,倒映水中,勝似畫屏,真是“船行碧水上、人在畫中游”。
我們來到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裴莊,裴莊原名“陪嫁莊”,坐落在青龍峽西側(cè)的山嶺上。傳說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有個高員外,為住在青龍洞的女兒和女婿青龍王,把青龍洞一帶的百里山場買了下來,作為女兒的嫁妝,這塊地方就取名為“陪嫁妝”。后來朝中有一李姓大臣,因禍逃到這里隱居,改村名為“陪嫁莊”。后來,村名逐漸被叫成“裴莊”。“裴莊”為青龍峽一景,這個山村居民是青一色的石頭房,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我們來到村南邊,那里有千年的柳榆林,成片的牛荊樹,交糧河畔的古槐,返頭嶺上的寄生樹,后河的白皮松,平頂窯的圓槐,樹齡雖千年以上,至今仍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如今,時逢盛世,這個原本屬于窮山僻壤的地方現(xiàn)已成為奇特的峽谷地貌,成為焦作乃至全國人民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