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諸縣縣令系列】 董宣:為官廉潔的“強項令”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5/22 17:26:28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洛陽為十三朝古都,帝王將相在此紛紛亮相,京城的輝煌遮蔽了洛陽縣的稱謂,使其縣名不彰。與位高權(quán)重的帝王將相相比,洛陽縣縣令大多默默無聞。洛陽縣之外的新安縣、永寧縣(今洛寧縣)等縣縣令同樣鮮為人知。在這里,《洛陽晚報》記者為您講述洛陽及諸縣縣令的吏治故事。洛陽令董宣可謂大名鼎鼎。東漢年間,性格耿直、為官清廉的董宣,在得罪湖陽公主后拒不賠禮道歉,誓死捍衛(wèi)大漢法律尊嚴,光武帝劉秀對他頗為欣賞,最終封其為“強項令”。
洛陽縣與洛陽令
2014年10月,由洛陽市曲劇院編排的新編曲劇《洛陽令》,在省文化廳主辦的第十三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上獲得最高獎“河南文華大獎”。曲劇《洛陽令》是洛陽市民非常熟悉的經(jīng)典作品,它講述了“強項令”董宣不畏強權(quán)、懲治惡奴的故事。自1961年以來,該劇被傳唱了半個多世紀。
說洛陽縣縣令,要先說說洛陽縣。據(jù)史料記載,戰(zhàn)國后期,秦滅東周,即于成周城(今白馬寺東邊)置洛陽縣,并于周王城(今王城公園周邊地區(qū))置河南縣,兩縣并存,一直到宋朝。金朝將河南縣并入洛陽縣,洛陽縣遂成為全國大縣。《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昔唐人都河?xùn)|,殷人都河內(nèi),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河”指黃河,“三河”指河?xùn)|、河內(nèi)、河南,是以黃河為坐標界定的區(qū)域,中華文明皆集中發(fā)生在這一地區(qū)。具體來講,“河?xùn)|”指山西省大部,“河內(nèi)”指河南省焦作市一帶和洛陽市吉利區(qū),“河南”指洛陽?h令同樣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三晉(魏、趙、韓)和秦稱縣的行政長官為令。秦國商鞅變法,合并諸小鄉(xiāng)為縣,設(shè)置縣令?h令本直接聽命于國君,戰(zhàn)國末年,郡縣兩級制形成,縣隸屬于郡,縣令成為郡守的下屬。秦、漢法令規(guī)定,人口萬戶以上的縣,縣官稱縣令,俸祿在六百石至千石;萬戶以下的縣,縣官稱縣長,俸祿為三百石至五百石。
東漢光武帝時期,洛陽縣迎來一個特殊的縣令——董宣,他的“強項令”名號蓋過了“洛陽令”,讓后人銘記至今。
伯樂侯霸好榜樣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在我的心目中,董宣是那種硬著脖子、挺直腰板的形象。那么,董宣哪里來的勇氣與湖陽公主(包括漢光武帝劉秀)對抗?現(xiàn)在看來,董宣不畏強權(quán)的性格之養(yǎng)成,與其伯樂侯霸密不可分。侯霸給董宣的仕途打開了一扇窗,也影響了董宣的吏治風(fēng)格。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今河南新密東南)人,一生經(jīng)歷西漢滅亡、王莽篡漢和東漢建立,光武帝時任尚書令,后任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賴和器重。侯霸為人矜持嚴肅,儀容莊重,雖家財豐厚,卻不視財如命。漢成帝劉驁在位時期,侯霸擔(dān)任太子舍人。王莽在位初年,侯霸因品德好被舉薦為隨縣縣宰(即縣令)。隨縣土地廣闊,靠近江湖,有許多亡命之徒在此做強盜。侯霸到任后,立即立案誅殺強盜,派兵全面清剿山賊,使隨縣境內(nèi)秩序穩(wěn)定了下來。侯霸因此升任執(zhí)法刺奸(執(zhí)法之官名),負責(zé)監(jiān)察官員貪腐。在查問有權(quán)有勢的人時,侯霸也毫不畏懼。后來,他升任淮平郡(今江蘇省泗洪縣南)大尹(即太守),處理政事很有名聲。到王莽敗亡時,侯霸則修城堅守,最終保住全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東漢建國。建武四年,光武帝劉秀在壽春召見侯霸,并任命他為尚書令。建武五年,侯霸擔(dān)任大司徒。在職期間,侯霸明察事理,堅持正義,奉公無私。董宣很幸運被大司徒侯霸召見,并被舉薦做官。在董宣的心目中,侯霸既是自己的伯樂,也是他為政做官的榜樣。
[1][2]
(作者:余子愚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