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河洛】花滿洛陽城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3 17:11:04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鴛衾夜凝思,龍鏡曉含情。 憶夢殘燈落,離魂暗馬驚。 可憐朝與暮,樓上獨盈盈。 ——崔湜(shí)《酬杜麟臺春思》 紫蕊叢開未到家, 卻教游客賞繁華。 始知年少求名處,滿眼空中別有花。 ——李益《牡丹》
崔湜在詩中提到的上林苑,是隋唐時期洛陽城里的大型皇家園林,即隋代的會通苑,唐代的東都苑或上林苑、神都苑。園林因位于宮城之西,又名“西苑”,今日澗西區(qū)西苑路即得名于此。在《酬杜麟臺春思》中,詩人崔湜以女子的口吻,寫了花開之時女子的相思之情,她夜里蓋著被子凝神苦思,早上對著帶有龍紋的銅鏡脈脈含情,憶到夢中的情景時已是殘燈將滅,思念使其神魂顛倒。
牡丹一年一綻放,人與花一年一相逢。一定是牡丹的清香使這名女子沉醉其中,女子所思的正是盛開的牡丹。同樣,李益在《牡丹》一詩里為我們留下了1000多年前“紫蕊叢開”、游人如織的畫面。李益因為求取功名,牡丹花開之時還沒有回家。
唐朝慣例,進(jìn)士考試揭榜后,皇帝將宴請新進(jìn)士,新進(jìn)士都要戴花,戴花遂成了考取功名的象征。“滿眼空中別有花”,李益將牡丹與功名之花相提并論,別有深意。崔湜是唐朝宰相,晚于崔湜的李益仕途坎坷,曾棄官漫游燕趙一帶。有得必有失,位高權(quán)重的崔湜因陷入政治斗爭而被賜死,時年43歲。李益享年80余歲,是唐代長壽詩人之一。
崔湜以女子口吻寫女子在牡丹花開之時的動情之舉,比較感性。李益在牡丹花開而自己未能回到洛陽時,大度地描寫游客盡賞繁華的景象。究其原因,應(yīng)是處世態(tài)度問題。
(作者:余子愚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