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18 9:08:4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天地會不會崩壞,純粹是一個自然科學的問題,F(xiàn)代科學知識告訴人們,太陽、地球、月亮以及星辰都是宇宙天體中的成員,他們都是由一定的物質組成的,又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決不會頃刻之間塌陷或者消失得無影無蹤。3000多年前的長廬子和列子對天地能有如此認識,實屬不易。至于其他人的說法,確實都是臆測。
然而,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列子講這個寓言故事,其意圖非常明顯,他是要人對身外之事概莫操心。這是莊子之后道家的人生態(tài)度。只求自己心里的寧靜與純樸,對其他的事不必知也不想知,生怕這些事擾亂了內心。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這“天地之間”僅是一個世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世界,如列子所說的死人的世界、活人的世界及過去的世界、現(xiàn)在的世界、未來的世界。你身處哪個世界,就說哪個世界的話,對別的世界的事,你既然搞不清楚,也就不必過多地操心憂慮。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梁甫吟》詩中寫道:“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這位杞國人為“憂天傾”操透了心,以至于寢食難安,結果遭到了后人的譏笑,幾千年來成為無人不知的為無根據(jù)的事盲目擔憂的著名例證。
但杞人真是庸人自擾嗎?也未必。古老的天體“氣”說固然不科學,但“天塌”絕非子虛烏有,天空不僅有隕星降落,而且還有廢棄衛(wèi)星、火箭殘骸等太空垃圾時不時成為人類的不速之客;“地陷”也絕不是空穴來風,世界各地年年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考驗著人類的應對能力。以上這種種自然現(xiàn)象都是不爭的事實。
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人類對天體宇宙認識能力的提高,人們對“杞人憂天”的傳說也有了新的理解。杞人不僅不是一個無事自擾的庸人,反倒是一位偉大的、有著超前科學宇宙觀的先知先覺者。
應該說“憂天傾”的杞人不應總被視為庸人自擾者,他是一位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有著強烈責任感和憂患意識的先賢,是他最早意識到人類如不保護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大氣等自然環(huán)境,必將受到無情而嚴酷的懲罰;是他有意無意地推動了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也就是說“憂天傾”的杞人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居安思危的鼻祖!他是我們開封人的驕傲,也是中原人的驕傲!
說到這里,似乎有點言猶未盡,F(xiàn)在全球環(huán)境污染愈來愈嚴重,對此,人們一方面想方設法防止、治理污染,另一方面又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應對。常識告訴我們,什么東西臟了用水洗洗,那水臟了怎么辦呢?有人會說:制造純凈水。如此,不要說成本將會幾百倍地增長,最嚴重的是這對于人類對水的需求無異于杯水車薪。空氣污染了怎么辦?制造氧吧……如此,能解決問題嗎?不能!對種種污染如果遏制不力,將來的某一天太陽被嚴重污染的大氣遮擋得見不到任何光亮,人類有能力再造一個太陽嗎?這該不會被斥為現(xiàn)代版的“杞人憂天”吧。
據(jù)開封市群藝館公布的信息稱,成語“杞人憂天”已于2009年6月12日被評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標志著今人對“杞人”在3000多年前就具有憂患意識的認可與重視,并以此呼喚全球人行動起來,居安思危,自覺保護全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
[1][2]
(作者:趙孝斌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