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開封的端午習俗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23 9:59:5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榴花角黍斗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這是宋代詩人戴復古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句。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小孩子要戴五彩線。就是人們系于頸、手腕、腳脖的用以避邪的五彩線,是用青、黑、紅、白、黃五色線合成,代表五毒,意為以毒攻毒。編好五色線,給小孩脖子上、手上、腳上戴上五色線,要戴上一個月,6月6當天再把五色線去掉,放在流水溝里,說是將來會變成龍,五彩線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趨吉避惡、祈福求祥。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做香布袋,三角形、棱形的比較常見。里面有香草、艾葉、白芷等,香氣迷人。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很多的婦女都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
所以集市上能夠見到很多賣艾葉,菖蒲,粽葉,香囊....
早飯要喝雄黃酒,并以雄黃涂于耳、鼻孔處,說是能避五毒。
炸麻葉、糖糕、油香等,為家家過節(jié)必備的食物,并用以作為饋贈親友必備的禮品……
家里有寶寶的要在端午節(jié)穿五毒肚兜,而且要當天天不亮的時候就要帶上,是可以辟邪的!當天也是要走娘家。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了,端午節(jié)不管是什么地方,粽子一定是不會少的。
(作者:星星 責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