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市漫談】東都洛陽的超級商圈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13 17:18:56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南市,又名豐都市,位于隋唐洛陽城東南部,是洛河南邊的市場,與北市(詳見昨日《河洛》版)隔河相望。其遺址大致位于今洛龍區(qū)安樂鎮(zhèn)曙光村與茹凹村之間。在隋代和唐代前期,南市是東都洛陽最大的市。本市學(xué)者王愷在其所著的《隋唐里坊春秋》中寫道: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之前,南市占地四坊,其后,南市的規(guī)模減為一坊半。
也就是說,南市最紅火的時候,面積大概有四個里坊那么大;即便后來規(guī)?s小,也有一個半里坊那么大。據(jù)《河南志》記載,唐代洛陽城的里坊,“東西南北各廣三百步”。折合成現(xiàn)在的尺寸,大致是長寬各500米。
一站路一般是1000米。想想看,坐公交車要坐好幾站,才能從市場這頭到市場那頭,這個市場得有多大!
拿今日的洛陽商圈比一比,1000多年前的洛陽南市很了不得,比關(guān)林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代沒有火車和大卡車,漕運是極其重要的物資運輸渠道,東都洛陽的每一個市場,都沾了隋唐大運河的光,南市也不例外。
南市臨近通濟渠。通濟渠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河段,它從洛城西南角向東北方向蜿蜒,穿城而過,其間流過西市,繞經(jīng)南市的北邊。
話說南市近水樓臺先得月,清渠行船,熙熙攘攘。市內(nèi)一百二十行,幾乎包含各行業(yè)的所有店鋪,商品種類不計其數(shù)。金銀珠寶、瓷器、皮毛、絲綢……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南市,再從這里發(fā)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最繁榮時,南市有商戶三四千家,包括眾多胡商。由于攤位太多,市內(nèi)幾乎沒有空地,就連市場的圍墻邊也開了400多家商鋪,后世的“破墻開店”真乃小巫見大巫。
能在東都洛陽立足的商販都是有實力的,關(guān)鍵時刻還能配合朝廷免費供應(yīng)貨物。據(jù)說,隋煬帝裝大方,在外賓面前擺闊,樹上纏絲帛、吃飯不要錢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实蹟[闊,百姓掏錢,這事惹了民怨。隋末農(nóng)民軍起義,東都洛陽的地方官為了守御,曾在南市大量屯兵,可還是沒守住。李密率領(lǐng)瓦崗軍殺進洛陽,一把火燒了南市。
唐初重建南市,南市的繁華一度得以延續(xù)。奈何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晚唐以后,國家政治中心西移,南市逐漸被居民區(qū)覆蓋,日漸式微,金、元以后基本被廢。世上沒有永久的繁華,永遠(yuǎn)不變的只有變化。南市如此,人生亦然。
(作者:張麗娜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