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洛陽話】說“菜”不是“菜”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13 17:20:33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diǎn)擊次數(shù):
網(wǎng)絡(luò)初興的時候,流行一個詞叫“菜鳥”,是指新手或水平太低的人。很多人以為口語中的“菜”來自于網(wǎng)絡(luò),這其實(shí)是錯誤的。“菜”在漢語中除指蔬菜外,原本就有低能的意思,比如“你真菜”。在洛陽話里,“菜”常用來做后綴,組成貶義詞,用來開玩笑或做詈語,比如“腌臜菜”“瞎瓜菜”“胞包菜”等。
“腌臜”用來指環(huán)境、物件等不干凈,《紅樓夢》里有“破衲芒鞋無住跡,腌臜更有滿頭瘡”,這里的“腌臜”指骯臟。“腌臜”還可以做動詞,比如《蒲柳人家》:“不能叫你們腌臜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這里的“腌臜”就是指使人難堪、惡心。
洛陽話里不僅有“腌臜”一詞,還自創(chuàng)了一個詞“腌臜菜”,用來評價人品差,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輕蔑之意。比如“張三真是個腌臜菜”,是指張三在語言、行為、心理等方面比較骯臟,人品不好。另外,“瞎瓜菜”“胞包菜”也指人能力弱、無用,是貶義詞。
除做后綴外,凡是和“菜”有關(guān)的詞大都不好聽,比如“菜包子”,是指一個人太弱、沒膽子,關(guān)鍵時刻不頂用。原本用來吃的“菜”怎么變得如此不堪?這要從其字形、字義上說起。“菜”是個形聲字,上面是草字頭,表示詞義跟植物有關(guān),下面是“采”字,用來表音。《詩經(jīng)》里常有采葑、采薇等勞動場面,可見“采”便是用手采摘果實(shí),“菜”便是采摘用以佐餐的植物。人吃五谷雜糧,糧食不夠吃,才用菜來代替。所以,菜不是主食,不能管飽,如果端上來的全是菜,便太無用了。
用“菜”組詞,表示貶義,在很多方言中都通用,北京話中有“歇菜”“暈菜”等詞。內(nèi)蒙古也有個詞叫“奶菜”,是說一個人太嫩,像吃奶的娃娃一樣,據(jù)說可以翻譯成“你傻成這樣可咋整”。
(作者:姚智清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