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飲食文化溯源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9/2 18:17:24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燒烤攤兒上的食物,有時會嚇人一跳。我曾在老城見過有人賣烤毛蛋(死雞胎,敲開蛋殼能看到小雞雛形),莫說吃了,看看都覺得不安。有些食客酷愛吃毛蛋,并以此為榮,自覺比他人勇敢。以愿不愿吃某種食物判斷一個人是否勇敢,沒有道理,這只是飲食習(xí)慣不同而已。古人慣常吃的許多食物,在今人眼里恐怕都是“怪物”。
據(jù)《周禮》記載,周天子常吃螞蟻卵做的醬。周代有專管制醬的“醢(hǎi)人”,能做120種醬,其中一種就是螞蟻卵醬。2000多年前,洛陽是東周都城,是周天子執(zhí)政的地方。想想看,全天下最尊貴的人,在城中興致勃勃地品嘗螞蟻卵醬,而那白乎乎的玩意兒就算再美味,現(xiàn)在的洛陽人恐怕也不愿品嘗。
現(xiàn)代美食家好在蝸牛前加上“法國”二字,以為蝸牛是法國大餐中的招牌菜,殊不知中國人早在兩三千年前就開始吃蝸牛了。在我國最古老的詞典《爾雅》中,有相關(guān)證據(jù)表明,蝸牛醬曾是周天子席上的珍品。蝸?芍漆u,也可做蝸牛膾(kuài):先用淘米水把蝸牛洗干凈,然后用竹刀片成薄片,吃起來味道甘脆,有解毒消積食的功效。
周天子還好吃蟬,也就是洛陽人所說的“馬即了兒”,可惜古書中未詳細(xì)記載這道菜的做法。東漢洛陽城大概流行吃烤蟬。老洛陽飲食文化博物館收藏有漢代陶制烤爐,上面就架著陶制烤蟬。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飲食文化南北融合,蟬的吃法就更多了。北魏的《齊民要術(shù)》里提過“蟬脯菹(zū)的三種做法:烤熟,撕碎,加醋;蒸熟,撒上碎香菜;用開水氽(cuān)一下,然后撕碎拌上香菜。
螞蟻卵、蝸牛、蟬不算什么,古人連蜈蚣、臭蟲乃至蝙蝠、老鼠都吃。在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洪七公逗楊過吃蜈蚣那一段十分精彩。吃老鼠的故事則有點兒恐怖。史載,古代最有名的老鼠菜叫“蜜唧”:用蜜喂養(yǎng)剛出生的小老鼠,然后活吃了它!吃的時候,小老鼠“唧唧”慘叫,故名“蜜唧”。吃,真是需要膽子的。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卻打死也不敢吃毛蛋或是“蜜唧”。
有無吃膽,絕對不是衡量英雄的標(biāo)準(zhǔn)。君不見,有些人啥都敢吃,遇到麻煩逃得比誰都快。
(作者:張麗娜 責(zé)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