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蘇洵:文章大家 剛毅不屈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9/7 8:47:4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教子有方 終成“三蘇”
在唐宋八大家里,蘇家父子三人就占了三席,可謂是文壇奇觀。但提起“三蘇”,蘇軾無疑是代表人物,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則因蘇軾的光芒太過耀眼而不太出眾。蘇洵對蘇家團隊崛起的貢獻是最大的。
作為有抱負的文學大家,蘇洵對兩個兒子有著自己的期望。相傳蘇軾、蘇轍小時候非常調(diào)皮,并不喜歡讀書。蘇洵用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后來他終于想出一條妙計,當兩個兒子在玩耍時,他就躲在一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兩個兒子便好奇地跑過來看父親偷偷摸摸在干什么。每當此時,蘇洵便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于是蘇軾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設(shè)法偷父親的書看。久而久之,天資聰慧的兄弟倆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不僅對兒子言傳身教,就連取名字,蘇洵也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曾經(jīng)專門寫了一篇名為《名二子說》的文章,講述自己為兩個兒子命名的事。
兩個兒子的名字都和古代馬車有關(guān)系。對長子蘇軾,蘇洵寫道:“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軾”是車前用作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和車輪、車輻(支撐輪圈的細條)、車蓋、車軫(車底的橫木)相比,軾仿佛沒什么作用?墒,如果一輛馬車沒有車上扶手的橫木,又總讓人覺得不完整。于是,這個沒有實際作用的“軾”,就只剩下裝飾的作用了。蘇洵說,我兒蘇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外在的裝飾啊。他希望蘇軾能夠察言觀色,掩飾真心,遇事不要沖動,對人不能過于直言坦誠。之所以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和蘇洵坎坷的仕途不無關(guān)系。
對次子蘇轍,蘇洵則寫道:“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轍”就是馬車行走留下的印跡。蘇洵說,天下的馬車行走都遵循前車的印跡行走,可說起馬車的功勞,大家根本不會提到車轍。雖然車轍無功,但一旦車翻了馬死了,出了禍事了,車轍也不會受到牽連。蘇洵的意思是說,如果蘇轍能夠甘心做車轍,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可以免于災禍?梢娞K洵用心之良苦。
宋嘉公式五年,蘇洵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后不久,蘇洵便因病去世,追贈光祿寺丞。如今,歲月流轉(zhuǎn)千年,而“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錚錚良言依舊回蕩在人們耳畔。這位敢于針砭時弊的文章大家、用心良苦的父親仍然被人們銘記、傳頌著。
[1][2]
(作者:付艷波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