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淘寶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11/16 9:06:5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對鬼市的認識是從20多年前龍亭東湖岸邊的星期六市場開始的,那時我還在上大學,周末閑暇在那里閑逛,曾經(jīng)淘到不少二手書。印象較深的是陳雨門的《汴梁瑣憶》、李村人的《開封名勝古跡》、熊伯履的《開封勝跡志》,正是這些地方文史讀物使我加深了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和熱愛,重要的是認識了幾位賣書人。記得一位頭發(fā)卷曲者,天南海北胡侃,特別能噴,從他嘴里我知道了古城開封的民間傳奇。這廝又給我指明了一個方向:“要想找到更多的開封文史書籍,得到鬼市去!”鬼市在哪兒?異鄉(xiāng)少年寓居在陌生的城市,就算他說了地點,我也找不到。
鬼市,就是舊貨市場,位于內(nèi)環(huán)東路。借來一輛自行車,多方問路,才在臥龍街附近發(fā)現(xiàn)鬼市。那里估衣舊貨攤多,書攤不是太多,大概有三五家吧,沒有集中在一起。第一次找到時已經(jīng)九點多了,雖然人很多,但是書攤卻開始收攤了,一堆書扔一地,任憑顧客挑選,雜志一塊錢三本,圖書每冊一元兩元不等,果然比龍亭那兒的價格便宜。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事兒了,那時候開封的很多工廠還比較景氣,不過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2000年前后是我淘書的第一個高峰,因為不少單位破產(chǎn)倒閉,檔案室、圖書室的圖書資料都成車成車地拉到廢品收購站,再由人挑選回流到鬼市。這一時期,我重點收購開封的廠志,不論廠大小,只要有廠志,草稿、初稿或者手寫稿都要。價格真是低廉,廠志一冊兩元到三元,不過那時候收入也低,月工資大概400多元吧,但都拿出1/3去購買開封的各種廠志。
后來忙于生計,結(jié)婚生子供房,生存的壓力逼迫我放棄了鬼市的開支。但是還是沒有忘記初心,在解決溫飽之后,我又開始“進軍”鬼市。大約是2009年吧,當時鬼市的書攤已經(jīng)移到了古玩大市場,里面有十多家書攤。多年沒混跡于江湖,依舊有不少攤主認得我。2009年到2014年是我淘書的第二個高峰,因為這一時期我沒了生存壓力,稿費足夠我買書。重要的是,又有一批廠倒閉,加上一些事業(yè)單位搬遷,總會有一些書流入市場。創(chuàng)衛(wèi)和棚戶區(qū)改造也加速了舊書的流通,更多的文獻資料流入市場。有時候會大批量地見到某個單位的資料,如果出現(xiàn)了很多某個人簽名的圖書,可能預示著書的主人離開了人間,后人變賣了這些東西。
在鬼市孜孜不倦地努力,那些開封地方志、地方文獻幾乎全部跑到我的手里,10多個書柜滿載開封的前生今世,回頭再看看那些已經(jīng)消失的工廠和街巷,唯有我收藏的這些文獻承載了歷史的片段,圖書館有的我有,圖書館沒的我還有。這兩年明顯感覺地方文獻越來越少了,還好,庫存的5000冊開封文獻足以支撐我深挖近代開封這口井。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