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老師地位高
人活在世上,最應感謝兩種人:一是父母,二是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若沒有老師的指導,哪有自己今日的立足之地?
可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寶,挨了老師批評,回家后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爸媽“告狀”,有些學生還敢和老師頂嘴。
在古代,學生頂撞老師等同于辱罵父母,鬧不好會背上不孝的罪名。《尚書》記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把老師與天、地、君、親并列在一起,可見古代老師的地位有多高。
春秋時期,洛陽城里私學多,名師不少,像老子、萇弘這樣的國寶級老師出門上街,路邊到處是行禮作揖的學生,老師不開口說話,學生就得一直作揖,等老師走遠了,學生才敢直起身來。
這樣嚴苛的禮儀不是空穴來風!抖Y記》等史書規(guī)定,學生在路上遇見老師,要快步迎上前,跟老師說話要簡短;若老師家訪,學生得跪在地上狠狠磕四個頭,再把老師迎進家門……
>>> 帝王之師了不得
尊師乃基本禮儀。帝王之師輔佐皇帝治國,更應禮敬三分。
東漢時期的桓榮,就是靠他的皇帝學生出的名;笜s一生好學,年輕時因為貧窮,常常餓著肚子看書,終于學業(yè)有成,名震京師。
他的好運來得晚些,到了花甲之年,才被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相中,請到洛陽的皇宮中,做太子劉莊的老師。劉秀見桓榮教學有一套,破格提拔他為太學教授。每次劉秀巡視太學,都要當一會兒桓榮的旁聽生。
當桓榮的學生劉莊坐上皇位時,桓榮的地位再次飆升;笜s病重時,劉莊步行去看望他,瞧見恩師如此憔悴,劉莊禁不住流下了眼淚;笜s出殯那天,劉莊換上喪服,親自為恩師送葬。
>>> 名師不缺粉絲
古人尊師重道,但有時也會過頭:老師上課講錯話,學生也得認真聽著,絕不能當面反駁老師……
到了宋代,這種情況大有好轉。西京洛陽有聞名全國的嵩陽書院,這里不僅學生優(yōu)秀,老師也是個兒頂個兒好。在書院里,師生間沒有禮教束縛,大家混得跟哥們兒似的,老師要是有哪一點說得不妥,學生可以當面指出來。
程顥、程頤兩兄弟是嵩陽書院的金牌老師,兩人在洛教學期間,聯(lián)手把繁瑣的教材精編了一下,開創(chuàng)的理學成了當時的教學大綱。
雖說是親兄弟,但程顥和程頤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程頤嚴肅,學生楊時曾在下雪天前去拜見他,因怕打擾他休息,站在雪地里直到他睡醒。
程顥則和氣許多,大臣朱光庭最愛聽他講學,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有一次,朱光庭連聽程顥講了一個月的課,回到家,還不停地夸程顥講得精妙,非說自己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