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潘楊湖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11/23 9:16:52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潘楊湖位于開封市龍亭公園內(nèi),東為潘家湖,西為楊家湖,面積共24公頃。楊家湖西邊有與之相通的面積為18.8公頃的楊家西湖,它的前身是明代李濂《汴京遺跡志》記載的“楊六郎宅水泊”,F(xiàn)在三湖有時也統(tǒng)稱為龍亭湖。潘楊湖從開挖到得名經(jīng)歷了兩個世紀的歲月。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天災(zāi)人禍造成的水患使開封遭到滅頂之災(zāi),周王府因有高大的城墻的抵擋,沉積泥沙較少,水退之后地勢比周圍低洼。周王在開封延續(xù)了200多年,王府積蓄甚豐,當(dāng)時周王等乘船出逃,大量財寶未能帶走,水退后曾匆匆返回,挖掘其窖藏而去。由此引發(fā)了開封百姓不停地在此處挖地尋寶,清代張公式《瑣事閑錄》記載:“土人猶時掘挖物件,或有得金飾珠玉者。”于是漸漸形成了許多坑洼和小湖。坑洼和小湖越挖越深,越挖越大,一直挖了90年,兩湖雛形初現(xiàn)。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周王府遺址上的貢院搬遷,河南總督王士俊在此建萬壽宮,新筑了午朝門到龍亭的御道,為儲積水,兩旁挖土加深,并連接原來包圍貢院的許多坑洼不平的洼地,形成了兩個較大的湖泊和幾個水坑。清代《河南通志》載有《萬壽宮圖》,當(dāng)時兩湖尚無定名。
清乾隆五年(1740年),巡撫雅爾圖為了解決開封城外高內(nèi)低造成的積水問題,特上奏朝廷要求疏浚城內(nèi)河湖,并首次正式使用了“楊家湖”之名。前輩學(xué)者熊伯履、井鴻鈞《開封市勝跡志》引《惠濟河輯說》記載雅爾圖奏折曰:“楊家湖及浚儀渠包家坑等處,歷年積水停公式,因日久淤淺。”龍亭兩湖因此被再次挖掘擴大,成為兩個頗為壯觀的大湖。
清代周城《宋東京考》記載:“楊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內(nèi)西北,本楊六郎宅外湖,故名。” 雅爾圖之所以提出楊家湖之名,自然與此有關(guān),很可能民間已先有此稱呼了。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決口水灌城中,8個月后決口合龍,使龍亭兩湖和幾個水坑連成一片,成為兩個巨湖。而此時龍亭西湖與楊六郎宅水泊也連成一片,成為煙波浩渺的巨泊。因巨泊西南緊靠楊家將故宅遺址,且巨泊西部本名即楊六郎宅水泊,出于對楊家將的崇敬之情,人們遂將這一大片水域統(tǒng)稱為楊家湖。后來湖水回落又分成兩個湖,就稱龍亭西湖為楊家湖,稱楊六郎宅水泊為楊家西湖。
楊家西湖與楊家湖周圍人煙稀少,湖水清冽,而與楊家湖一路之隔的龍亭東湖,因周圍居民稠密、作坊眾多而臭氣熏天,自然就被稱為潘家湖了。清渾對比、忠奸并論,這是人民群眾受楊家將故事影響而表現(xiàn)出的樸素的愛憎感情。人們約定俗成,三湖就此得名。
故事中說潘楊湖原為潘楊兩家的府第,事實上潘楊湖的位置在北宋東京皇城的范圍之內(nèi)。1984年潘家湖綜合治理完成,湖水不再發(fā)臭,潘楊湖成為開封市最迷人的景觀之地。但忠與奸的傳說故事依然在潘楊湖畔流傳著。兩湖間御道上建有嵩呼,上有楹聯(lián)曰:“兩平湖訛潘楊眾憎佞宦,萬壽宮誤宋業(yè)民盼青天。”其中的“訛”字道出了事物的本質(zhì)。
(作者:楊慶化 責(zé)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