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次櫛比的房屋,前鋪后宅的布局,花樣繁多的木雕、石雕……在秦楚孔道側(cè)畔宜陽縣趙保鎮(zhèn)東趙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民居,它就是有著“宜南大莊園”之稱的馬家大院。
庭院深而幽靜
初冬的一個午后,我們沿著東趙村中的古街往東走,快到盡頭時,一座雄偉軒昂、磚木結(jié)構(gòu)的清代古民居映入眼簾。它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馬家大院。
馬家大院背靠熊耳山脈,坐南向北而建。整座大院由連排而建的4所宅院構(gòu)成,每所宅院都有過廳、上房、繡樓等,各自層次分明,相互之間又有角門相通,實為一處布局合理、渾然天成的家族宅院。古宅古樸幽靜,給人一眼望不到頭的感覺。
在趙保鎮(zhèn)“文化名人”陳留道的帶領(lǐng)下,我們走進其中一所宅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過廳。該過廳五間,前邊有廊,廊柱下面的柱石雕刻精美。
“在損壞之前,過廳裝飾得可精致了。”陳留道說,就拿廊后的門為例,從東到西就有3組,每組4扇,共由12扇格扇門構(gòu)成,這些門一一對稱,其上雕刻有“富貴吉祥”“獅子滾繡球”“臘梅牡丹”“如意花瓶”等圖案,栩栩如生,獨具匠心。
穿過大廳,宅院的中心線上依次建有上房、繡樓和臨街房等,這些房屋均為兩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雖年代久遠,已不復(fù)當(dāng)年的氣派,但脊上的飛禽走獸殘塑,梁上的雕梁畫棟,依稀訴說著當(dāng)年的繁華。
村中老人說,作為一所家族宅院,馬家大院還建有月樓。在馬家鼎盛時期,每逢過年過節(jié),馬家的公子小姐們就陪同家中長輩到那里賞燈、觀月、聽?wèi)颍瑹o不愜意。
陳留道告訴我們,從布局上看,馬家大院主體建筑雄渾方正,兼具北方園林的高雅凝重和南方園林的小巧靈氣,彰顯出名門望族的氣勢。而室內(nèi)布置,勻稱古樸,琴棋書畫、山水盆景,無不折射出老宅主人的文化品位。
前鋪后宅布局
采訪中,這樣一個細節(jié)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與普通民居不同,馬家連排而建的4所宅院,均是前鋪后宅的布局,即馬家宅院的門面房均用于鋪面做生意,有著通往大街的寬闊店門。
“馬家是以經(jīng)營鹽業(yè)起家的。”陳留道說,趙保馬姓是明朝初年從山西洪洞遷徙而來的。當(dāng)初來的時候,只有一戶,后經(jīng)過繁衍生息,到清乾隆年間,人口已增至300多人。
馬家大院規(guī)模如此之大,檔次如此之高。究竟是何人何時所建?
在《馬氏家譜》中,有一篇寫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的《重修家譜序》,其作者為馬上選。同時,家譜中還記載,馬上選曾被“欽加同知”,做過正五品 官。馬上選有5個兒子,其中四子馬元亮曾官至戶部主事,五子馬元超也官至御所千總。據(jù)此推測,現(xiàn)存的馬家大院,很有可能是馬上選率子于清同治年間筑造而 成,距今約有150多年歷史。
相傳馬上選年輕有為,他借助秦楚孔道的有利位置,足跡東至汴梁開封,西至西安,南至漢口、紹興,他每年僅逢年過節(jié)才在家里小住幾天,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換來家業(yè)的興旺。
陳留道說,該街由于地勢較低,大院建造時,底部全部用青石條奠基,地基被墊得很高。
樂善好施留名
馬家族譜記載,馬家發(fā)家后,不斷造福一方百姓。馬上選的兒子做官后,更是致力于社會慈善事業(yè),修橋建學(xué)、建廟施舍、周濟窮人,這些善舉為馬家在趙保換來了一個好名聲。
陳留道說,在東趙馬家還建有馬家茶庵,據(jù)說就是專供過路行人喝茶、住宿、休息的地方。那里,還豎有一通宏偉的龍圖石碑,碑高約5米,挑檐上懸掛有風(fēng)鐘,是馬家與人為善、賒濟扶貧的公益場所。
1945年,馬家大院成為伊洛抗日專署所在地,是趙?谷者\動的中心。新中國成立后,馬家大院被分配給陳富成等幾十戶農(nóng)民居住。如今,由于年久失修,馬家大院大部分已坍塌或遭廢棄。
“希望市、縣有關(guān)部門加大對馬家大院的搶救、整修和保護力度,為后人留住這處難得一見的清代古民居。”陳留道說。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