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書稿,劫后余生
酈道元為人辦事謹慎,為官廉潔奉公,因而受到御史中尉李彪的賞識。北魏遷都洛陽后,酈道元被李彪推薦為治書侍御史,主管北魏中央的檔案和圖書秘籍。這正是酈道元夢寐以求的差事。
孝文帝推崇中原文化,雅好詩書。因此,他尤其重視搜集中原的文物和圖冊。北魏遷都洛陽時,不僅將藏于平城的圖書一并遷來,而且于第二年夏天下詔征集天下散佚書籍。這樣,許多藏于私家的孤本秘籍被集中到京師洛陽,為酈道元提供了優(yōu)越的讀書條件。
酈道元最終選擇了為《水經》作注!端洝烦蓵谌龂鴷r期,是一部樸實無華的水利書,分為3卷,記載了137條河流,內容非常簡略,全書只有8200多字,所寫的每一條河流都是公式化的:發(fā)源、簡單的流程、入海,或在何處匯入另一條大河。
經過長期的思考,酈道元決定用注釋《水經》的形式,以主要河流為綱,支流為目,寫一本全面系統(tǒng)、脈絡分明、內容豐富的新的地理專著,即《水經注》。
在執(zhí)行公務之余,酈道元堅持跋山涉水,親臨人跡罕至的山林,找到了許多河流的源頭。他不僅重視實地考察,而且重視民間“采訪”!端涀ⅰ分械脑S多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歌謠、方言、諺語等,都是他從民間搜集來的。
公元524年,酈道元歷時10年完成了《水經注》,這是一部30多萬字的巨著,是一部獨立的古典名著。據《水經注》研究專家陳橋驛教授推測,《水經注》書稿當時應被朝廷書庫收藏。
北魏滅亡時,洛陽被焚毀,城內許多建筑被燒得蕩然無存。朝廷書庫無疑也化為灰燼。令人稱奇的是,酈道元的《水經注》40卷,竟完整地收藏在隋朝的皇家書庫里,這是人們后來從皇家的藏書目錄《隋書·經籍志》中得知的。隋朝藏書被唐朝接收后,唐朝的皇家藏書目錄《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也都照錄不誤。
缺水而亡,歸葬洛陽
《水經注》的完稿,給酈道元帶來了短暫的好運氣。完稿當年,酈道元被任命為代理河南尹,不久成為主管洛陽及周圍各縣的最高行政長官。
當徐州刺史元法僧降梁,起兵反叛時,孝明帝命酈道元率軍征討。他因立軍功升任御史中尉。御史中尉對于一向執(zhí)法如山、不避權貴的酈道元來說是很合適的職務,但此職也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酈道元先是處決了違犯法令的丘念,這是汝南王元悅的男寵,由此得罪了元悅。后來,他又得罪了城陽王元徽。朝中權貴對酈道元暗中切齒,酈道元的處境十分兇險。
這時,從長安傳來雍州刺史蕭寶夤(yín)將要謀反的消息。為了安定長安地區(qū),孝明帝與眾大臣商議,決定派一名得力的大臣前往長安巡視安撫,并探明蕭寶夤的虛實。元徽、元悅趁機慫恿孝明帝任命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巡視長安一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酈道元由洛陽西去長安,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帶著一個弟弟和兩個兒子一起出發(fā)了。
蕭寶夤得到消息,動了殺機,他派遣軍士埋伏在陰盤驛(今陜西臨潼縣東),這是酈道元的必經之路。酈道元一行剛住進陰盤驛站,蕭寶夤的伏兵就殺了出來。酈道元急忙帶人沖上驛站旁的山岡,占據了有利地形。山岡給酈道元他們帶來了安全,也帶來了致命的隱患。山岡上沒有水源,酈道元趕緊讓大家在山岡上挖井。
眾人忍著饑渴,在山岡上挖了3天,卻不見一滴水。與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酈道元,最終被命運捉弄,極度缺水的酈道元和隨從無力抵抗,被蕭寶夤的士兵抓住。酈道元和弟弟、兒子最終慘遭毒手,抱憾而終。
蕭寶夤下令收殮酈道元,葬于長安城東。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春,北魏軍收復長安,酈道元還葬洛陽。
遺憾的是,歲月久遠,酈道元在洛陽的葬地成謎,只留下一部《水經注》!端涀ⅰ放c洛陽之間有哪些緊密聯(lián)系?請看下篇。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