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軍駐營王村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2/29 10:44:4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現(xiàn)許昌城東20公里處、漢魏故城西,有一村莊叫“營王”。據(jù)說三國時期,這里曾駐扎過曹操軍營和保衛(wèi)許都的御林軍,故而得名。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劉協(xié)“遂遷都許。已巳,幸曹操營,以曹為大將軍,封武平侯。”當時的曹操大本營就在如今的營王村。相傳,曹操曾以營王村為大本營,廣招士卒,日夜操練,同時大興農(nóng)業(yè),集草屯糧,并兩次帶兵征討潁川黃巾農(nóng)民起義軍,出奇制勝地鎮(zhèn)壓了潁川郡陽翟、長社和汝南的黃巾義軍,壯大了軍隊力量,為占領中原腹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憑此為根據(jù)地,以糧多草豐的軍事實力迎漢獻帝遷都至此。漢獻帝到許都后,曹操將他駐扎在許都老城的官署進行了重新修葺、擴建,作為朝廷的皇宮御殿,安置漢獻帝住了進去,而他自己卻與將士一起住在宮城外的軍營里。
隨著軍事、政治、經(jīng)濟形勢的日益強大,許都也逐漸得到發(fā)展。原來許都老城進一步擴建為堅固而豪華的內(nèi)城(又稱皇城),專供漢獻帝及其宮妃居住。在內(nèi)城之外增建了外城,外城供文武百官建造府第,曹操從此才有了新的居住地——后人俗稱的“丞相府”。原“曹操營”仍在內(nèi)城,并改建為御林軍軍營,專職保護皇宮及許都的安全。御林軍晝夜巡邏、放哨,內(nèi)外城儼然有序,百業(yè)由此興旺,一代京都也初具規(guī)模了。
后來曹操封魏王,總理大事。見城內(nèi)糧草短缺,便安置軍屯生產(chǎn)糧食以自救。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邊關傳報說劉備派大將張飛、馬超進犯漢中。曹操一邊令曹洪領兵五萬,火速馳援夏侯淵、張郃,一邊坐鎮(zhèn)指揮。同時也加強了許都內(nèi)外城的安全防范工作。命夏侯惇領兵三萬,在許都外圍巡警,以備不測。派心腹王必為丞相長史,在內(nèi)城總督御林軍馬,護衛(wèi)皇宮,確保漢獻帝的安全。軍司馬司馬懿見曹操讓王必護衛(wèi)許都,便擔心地提醒:“王必嗜酒成性,粗心大意,擔此重任恐怕有失。”蔣濟也建議要曹操謹慎考慮。但曹操非常相信王必,認為王必是他披荊歷難時須臾不離之人,忠心勤勉,心如鐵石,不必擔擾。并立即傳令讓王必領御林軍馬屯于許都東華門外。
侍中少府耿紀是被曹操所殺崔琰的學生,又掌管宮中服御、衣服、寶器、珍膳等工作,經(jīng)常接觸漢獻帝,因此對曹操多有不滿。他與好友司直韋晃飲酒密謀,并聯(lián)合太醫(yī)令吉本(即參加衣帶詔謀殺曹操的太醫(yī)吉平之子)等人,趁曹操不在許都的元宵節(jié)夜晚,三市六街齊掛花燈之際,率家丁千余人,一路到王必的御林軍營火燒王宅,一路進攻皇城劫持漢獻帝。當時,王必醉臥正酣,忽被喊殺聲驚醒,披掛上馬,倉惶到曹休家報信。曹休立即與城外的援軍一起前來平亂。而皇城則依靠御林軍誓死守衛(wèi),得以保全。此戰(zhàn)一直殺到天明,耿紀、韋晃、吉本等叛亂者全部被殺,王必也被亂箭射死。曹操聞報,傳令厚葬王必,并深深自責,悔恨沒聽司馬懿的忠告。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建立魏朝,幾個月后遷都洛陽,許昌作為魏“五都”之一的陪都也一直保持著繁華景象。遷至洛陽的魏文帝仍不斷行幸許昌宮,故御林軍營仍駐扎有重兵。黃初五年(224年),魏文帝使撫軍司馬懿留鎮(zhèn)許昌。此后,大將軍司馬師及司馬昭都曾擁兵鎮(zhèn)守過許昌,故而許昌內(nèi)城的這座御林軍營就一直保持著特有的地位和風貌。由于當年魏王曹操和丞相長史王必代管的御林軍營都曾在此駐扎,故后人將此地取名為“營王”。直到南北朝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423年),北魏大將周幾攻占許昌時,這座赫赫有名的御林軍營和都城才被夷為平地。如今雖然村莊已不見當年重兵把守時的森嚴,但“營王”這個村名,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作者:許昌市旅游局 責任編輯:胡春明)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