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五
圖六
《清明上河圖》中有沒有西瓜曾經(jīng)是該畫卷研究領(lǐng)域內(nèi)一直爭論的一個話題,開封市已故宋史學(xué)家孔憲易先生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zhì)疑》中曾指出該圖中畫有西瓜,具體說就是“在虹橋的南岸、北岸、橋上有好幾處攤子上放著切好的瓜塊”。孔憲易先生據(jù)此認為圖中有西瓜的存在,是表明該畫卷所繪是秋景的有力證據(jù)。這一觀點曾引起許多學(xué)者爭論。一些學(xué)者雖然認為圖中所畫不是西瓜,卻拿不出足夠的證據(jù)。有的學(xué)者似乎養(yǎng)成了先入為主的習(xí)慣,不去分析畫中到底是不是西瓜,就急忙去翻歷史考證北宋到底有無西瓜。其實,畫中根本就沒有西瓜。筆者最近經(jīng)過仔細研究,找到了比較確切的證據(jù),可以否定圖中所畫并非西瓜。原來畫卷中幾處所謂西瓜的圖形只是看似西瓜,從圖形上進行細化鑒別后就可以確定它們并不是西瓜,先以城樓外不遠處的大傘下頗似切成半個的西瓜(圖①)來分析,就有多處可疑點。
其一,桌上擺放的圓形片狀物上邊布滿黑點看似西瓜籽,其實不然。西瓜籽的分布有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即所有西瓜中心約有1/3以上部分是不長籽的空白區(qū)。而圖中黑點滿布于圓片內(nèi),中心部分并無空白。再者,《清明上河圖》畫卷設(shè)色,在城門樓和酒店彩歡門等多處都涂有紅色,此處圓片若是所謂的西瓜切面就應(yīng)當(dāng)涂上紅色,但圓片上并無紅色而是白色,因此從切面上來看并不是西瓜。
其二,圖中的圓片看似半個西瓜,但從構(gòu)圖上看,要表示半個西瓜不能只畫一個圓切面,在圓切面后邊還應(yīng)有圓弧線表示瓜的后半身(俗稱瓜屁股)。而圖中所畫只是單一圓形片狀物,或者說是扁狀圓片。這些圓形片狀物有的貼在一起,有的靠在用布蒙著的架子上。若是半個西瓜放在一起,由于瓜屁股要占很大位置,它們絕不會貼得如此近,因此可以斷定這些圓片不是切開的半個西瓜。
其三,將疑似西瓜的圓片放大后,筆者有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在這些帶黑點的圓片中竟然有兩個無黑點的白色圓片,其中小販左手邊有一個白色圓片被插在鐵釬上,桌邊上相互貼在一起的也有一個白色圓片。這兩個白色圓片為否定西瓜提供了新的鐵證。一則它不可能是無籽西瓜的瓜片,因為古時還沒有無籽西瓜,無籽西瓜是近代才培育出的新品種。二則即便是瓜片也不可能插在鐵釬上賣。如果將這些圓片看做麻餅一類的食物,倒是很好的解釋。因為麻餅可以插在鐵釬上賣,或當(dāng)樣品招攬生意。作者就曾在開封的農(nóng)村集貿(mào)市場上見到過把麻餅插在鐵釬上賣的現(xiàn)象。麻餅的形狀就是圓形片狀,而且麻餅的表面撒滿的芝麻和畫卷上的圓片內(nèi)滿布的黑點也對上號。開封現(xiàn)在賣的燒餅一面有芝麻、一面沒有,傳統(tǒng)說法叫“單麻燒餅”。若將畫中有黑點的圓片理解為麻餅的正面,那么被插在鐵釬上的白色圓片就是麻餅的背面,正是這個被插在鐵釬上的麻餅,為否定西瓜提供了有力證據(jù)。
再來分析橋上(圖②)及橋下(圖③)兩處近似瓜塊的圖形,其實它們也不是西瓜。其一,西瓜切成塊一般有兩種形狀,一種是三角形,一種是月牙形。在畫圖中按透視關(guān)系表示瓜塊需要由直線和弧線組成。以此為準(zhǔn)對比橋下的所謂瓜塊則是上圓下方的饅頭狀的東西,王開儒先生說它是祭祀用的泥人“黃胖”。無論是饅頭也好或是“黃胖”也好,總之與西瓜塊并不相像。而橋上一個圓形籮筐內(nèi)擺的所謂瓜塊則是一些簡單的圓形條狀物,沒有棱角,其高度沒有超出籮筐的筐沿兒。按照比例推算,筐沿兒高約10厘米,所以這些條狀物的高度只相當(dāng)于正常瓜塊高的一半左右,與瓜塊圖形不符。也許有人會說,偌大一幅巨畫,畫家不可能都畫得那么真切,所畫瓜塊只是示意而已,所以不是那么“有角有楞”。其實不然,在城內(nèi)孫家正店下的桌上就擺著“有角有楞”的三角形的塊狀東西(圖④),王開儒先生已證明此物是食品“棗糊”。這種東西不管是不是棗糊,但它肯定不是西瓜塊,因為西瓜塊不會切成這種形狀。
其二,將橋上圓形籮筐內(nèi)擺放的條狀物放大后可以看到靠近小販腹部的條狀物是摞在一起的,而瓜塊是不能摞起來的。更重要的是,筆者發(fā)現(xiàn)小販左手拿的是一把類似于現(xiàn)在烤白薯用的長柄夾鉗(開封俗稱火剪),而不是西瓜刀,這足以證明籮筐內(nèi)并非西瓜塊。
以上幾點經(jīng)過對圖形的細化分析,充分證明了《清明上河圖》中畫的并不是西瓜,孔憲易先生所說的畫卷中的幾處切好的瓜塊其實是讀圖中的一種誤解、誤判。
孔憲易先生在其文章中還指出,《清明上河圖》卷首一家放著石磙的農(nóng)場邊的草房前和汴河北岸一家的短籬內(nèi)有“果實累累,像茄子一類的作物”(圖⑤),提示這是秋天的景象。作者將其所指的農(nóng)場邊草房前的作物“果實”放大后很清楚地看到它們是矮灌木的樹葉(圖⑥),而不是茄子一類的果實,茄子之說也屬于讀圖之誤。如果非要把這些樹葉說成果實,它們也不會是茄子。因為這些所謂的“果實”是在灌木叢的表面,而茄子是長在葉子下邊、靠近主干。再者,茄子棵形高低都差不多,而圖中作物高矮相差很大,顯然是野生灌木而不是茄子。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