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 傳統(tǒng)文化的明珠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5/30 8:51:3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先秦散文兩漢賦唐詩宋詞元散曲加上明清小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形式散發(fā)著誘人的魅力,“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讓人沉醉著迷、流連忘返。宋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千百年之后讀來仍余音裊裊,那些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聲韻之美的佳作,給人以強烈的精神上的享受。
宋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在傳統(tǒng)文化的閬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它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匯著現(xiàn)實和浪漫,一座輝映著婉約與豪放,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出身純粹為“赳赳武夫”,但他在黃袍加身后,卻確立了一套偃武修文、倡導文教的基本國策,“本朝與士大夫共天下”,開創(chuàng)了一個思想文化高度繁榮的“黃金時代”。
詞出現(xiàn)在文壇大約為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到晚唐五代時期,詞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chuàng)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xiàn)了各種風格、流派。
宋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chuàng)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永年輕時應試科舉,屢屢落第;及暮年及第,又轉官落魄,終官不過屯田員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以畢生精力作詞,并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煙花巷陌,都市的繁華、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故此歌伎是柳永詞的演唱者和主要歌詠對象,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約150首,歌伎激發(fā)了柳永的創(chuàng)作熱情,滿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等名篇皆出自其手。
繼柳永之后,蘇軾對詞體進行了全面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無論是內容的拓展,還是形式的新化;無論是風格的突破,還是人生的超越,蘇軾都以其極大的熱情、卓越的才能進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詞的藝術品位,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的音樂性,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yōu)橐环N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獨立的抒情文體,把詞引入文學殿堂,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樹立了詞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進了宋詞的發(fā)展,使宋詞進入鼎盛時期。這是蘇軾對詞所作出的最杰出的貢獻,至今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xiàn)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xiàn)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擴大詞的表現(xiàn)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xiàn)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tǒng)上只表現(xiàn)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xiàn)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豪放派之旅。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xiàn)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如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既便于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chuàng)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
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親射虎,看孫郎”“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的用典。典故在其詞作中不時大量出現(xiàn)。
蘇軾詞的出現(xiàn)一改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風,創(chuàng)建了豪放派的鏗鏘,其《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被認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略有譏誚,但也可見豪邁不羈。
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先生指出:“華夏民族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宋詞則應為宋文化之最,宋詞之美,美得足以令人沉醉。在宋詞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徑,翠蔓掩映中緩緩漫步, 看一個個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帶著淡淡的馨香,從書卷、典故中,著一襲艷麗的綢衣款款而來。
讓我們重回到青衫長袖、羽扇綸巾、吟詩唱詞的歲月,去重溫那個煙波浩渺的大宋王朝,感受古文化的韻味、宋詞的悠遠吧。
(作者:李恪 責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