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竟然是咱們這兒的美女發(fā)明的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6/20 8:54:3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提起酒,大家并不陌生,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酒是人際關系的黏合劑,也是人際關系的催化劑。適當喝酒,不但有益身心,而且有益于精神的興奮,有益于增加人際關系的親密度。幾個好朋友在一塊兒吃飯,如果沒有酒似乎就缺了點什么,氣氛就上不來。如果有了酒,哪怕是不太好的酒,幾杯下肚,臉就會熱起來,話也就多起來,關系也就融洽起來。喝了酒后,仿佛世界都變得柔軟了。
很多杰出的文藝作品,還有些其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好像有相當一部分與酒有關,比如李白的詩、張旭的書法,還有李清照的很多詩詞。李清照好像非常愛喝酒,詩詞里屢次寫到酒。李白被人稱為“酒仙”,與喝酒也是有關系的。還有一個文人劉伶,嗜酒如命,老婆讓他戒酒,他竟然說“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他這種敢于公開反抗老婆的行為,令我們這幫大丈夫又羨慕,又不敢學。
酒的種類很多,有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等。
關于酒,有很多有趣的言語,譬如“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人才得培養(yǎng)”。什么“半斤漱漱口,一斤扶墻走。斤半喝下去,人不走,墻走”。尤其是男性,愛喝酒的人比較多。
酒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很重要,每逢有什么婚喪嫁娶的大事,沒有了酒,就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就覺得不得勁、不盡興。
但是,酒到底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是在什么地方發(fā)明的呢?
提起酒的發(fā)明人,可能大家都會說是杜康。曹操就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幾乎成了酒的代名詞,有一種酒,就叫杜康酒。其實,杜康不是酒的發(fā)明人,他是一個技術高超的釀酒師,他把釀酒技術加以改進、加以提高,他把酒文化發(fā)揚光大了。酒真正的發(fā)明人,是儀狄。這個儀狄是誰呢,是舜帝的女兒。在我講黃帝的時候,就說過舜是黃帝的后代。舜帝的女兒儀狄也應該非常漂亮,因為她是富N代“白富美”。用后來的話說,那是一個公主。
儀狄是怎么發(fā)明酒的呢?原來,儀狄在空桑居住,有天和隨從們一起到桑樹林里去玩。為了玩得盡興,隨從們還為儀狄?guī)Я艘惶展薜娘。那時候,沒有保溫桶,也沒有塑料袋,只好用陶罐盛飯,還有人說是用荷葉包的飯。隨從們也很會偷懶,玩的時候不想掂著飯,就把這飯放在了一棵中空的大桑樹里。
過了一會兒,儀狄餓了,就把飯拿出來吃。女孩子本來飯量就小,隨從們怕不夠吃,拿得也多。儀狄吃了一點就不吃了,隨從們把飯又放在了空桑樹里。過了好多天,一場雨后,儀狄又來玩,猛然聞到空桑樹中飄出一股濃郁的香味。儀狄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剩飯經(jīng)過雨水的浸泡,經(jīng)過夏季的高溫,竟然變成了一種香味濃郁的飲品。這種“香水”清冽黏稠,用手指蘸放在舌尖上,有一股芳香之味,還有一股辣辣的味道,總而言之,人喝過以后就覺得神清氣爽,喝多了,還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后來,儀狄就用這種方法造出了酒,大家喝了,都非常喜愛。從此,酒就普及開了。
儀狄所居住的空桑,就是今天的杞縣葛崗鎮(zhèn)空桑村。我們在講黃帝、炎帝和嫘祖的時候,講過空桑,這里是炎帝的都城,繅絲業(yè)的發(fā)明地,F(xiàn)在也講到空桑。因為空桑在那時是一個“大城市”,是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何況儀狄是舜的女兒、嫘祖的后代,她居住在空桑,是再也順理成章不過了。以后講商代宰相伊尹,也要講到空!,F(xiàn)在在北京,有很多“北漂”,那時在空桑,也應該有很多“空漂”。
有人會說,不對。因為中國最早的酒是米酒,白酒是明代才發(fā)明的。而米酒,主要流行于南方。所以,酒的發(fā)明地應該在南方。其實,黃酒釀造技術也是遷移到南方的北方人帶過去的,或者是根據(jù)北方的釀酒技術,加上本地的糧食品種加以改造的。儀狄所帶的飯,到底是小米、大米,還是高粱,還是其他糧食品種,我們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但儀狄發(fā)明的是糧食酒,不是用酒精勾兌的,這一點我們可以確定。
酒,少喝有益,大喝傷身。每個人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喝個適量就行了。在酒桌上勸酒,也要適當,要熱情,但不要強加于人。喝酒,應該是一種文明行為。酒至微醺,花看半開,老祖宗早就總結好了。
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酒發(fā)祥于杞縣,發(fā)祥于開封這片土地。因此,我們要更加努力,把我們的造酒業(yè)做大做強,不然,我們就對不起酒祖儀狄。好在,不論是杞縣,還是在市區(qū),還是在其他各縣,我們都有很好的酒、很好的品牌。
(作者:趙國棟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