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堂 最美時光竹板響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7/25 9:32:4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今兒接著說竹板快書的另一個藝人,他在開封大相國寺曲藝江湖上鼎鼎有名,他就是鄧華堂,算是民國時期較早廝混于大相國寺的民間藝人了。竹板的呱嗒聲漸遠(yuǎn),那些人物已漸漸模糊,他們的事跡漸行漸遠(yuǎn),他們的故事也日漸被人遺忘。而開封的文化離不開這些人,市井燦爛的文化需要多元的文化元素去裝點。
鄧華堂是開封縣人,出生于1895年前后,曾在縣里和開封城內(nèi)斷斷續(xù)續(xù)讀過8年私塾,還是粗通文墨的。鄧華堂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專門經(jīng)營估衣,店面在徐府銜,估衣鋪的微薄收入勉強夠全家度日。鄧華堂少年時代常常穿越寺后街,到大相國寺去玩。清末民初的大相國寺熱鬧非凡,吃喝玩樂令人目不暇接,那里是他的樂土。在他1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估衣鋪缺少人手經(jīng)營,每況愈下,直到無力支付房租,就關(guān)門大吉了。沒有了收入,日子比樹葉還稠,但是生活還要繼續(xù),鄧華堂在開封城內(nèi)四處尋覓小活兒,依靠打短工混了幾年。1917年,吳光新任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率部入川與滇黔川靖國軍作戰(zhàn),在開封招輸送隊隊員。為了謀出路,20多歲的鄧華堂參加了輸送隊。鄧華堂在湖北宜昌混了一段時間,后來輸送隊遣散,他又回到開封,在市井混了兩年。為了有穩(wěn)定的收入,他于1920年開始學(xué)唱竹板快書,并在大相國寺賣唱。他住在開封平民村,這平民村距車站不過十?dāng)?shù)丈許,原為荒廢之民地。1928年春,馮玉祥因公蒞汴,見車站附近貧民居住條件極差,于是“令省政府以河南逆產(chǎn)款項購作公有,每畝合價八十元,建筑平民住房三百余間,專招貧民居住”。好歹是有個居所,有了工作。為了糊口,他每年都要離開大相國寺到鄭州、陜州(今三門峽市陜州區(qū))、彰德(今安陽市)、漯河與杞縣等地流浪,靠唱竹板快書換取殘羹冷炙。
鄧華堂最享受的時光是在大相國寺表演的時候,經(jīng)過江湖賣藝、走南闖北之后才感覺到大相國寺的好,客源穩(wěn)定不說,素質(zhì)絕對高。他感覺大相國寺是水,他就是魚。每天開唱之前,鄧華堂都手捏一撮兒黃沙土,在攤位前面的空地上手書今日唱的主要曲名,手腕輕抖之處,沙畫般畫出字跡。他邊寫邊唱,固定的是這樣一段開場詞:“竹板一打響叮咚,在其位先生您聽明,要聽書不論聽哪朝并那代,離不了唐宋元明開正封,回文單表那一個,再唱個……”當(dāng)天唱什么他就會預(yù)告出來。這鄧華堂會表演的竹板快書很多,有30多曲,可以做到整月不重樣。
每唱一曲收錢時,如果發(fā)現(xiàn)聽眾賞錢少了,他必加唱一小段,以求更多賞錢:“馬到咸陽一荒坡,新墳沒有舊墳多。新墳頭上壓白紙,舊墳頭上長蒿棵。這邊埋的漢高祖,那邊埋的將蕭何。九里山前埋韓信,臥龍崗上殯諸葛。只管唱,只管說,如今天有五點多,打打竹板請了吧,待等明天接著說。”
鄧華堂善于吸收傳統(tǒng)曲藝的精華,如《豬八戒拱地》這一曲目,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重新編寫唱詞,改為中東轍,246行。說的是唐三藏與豬八戒師徒西天取經(jīng),豬八戒一心想回高老莊成親,便甩掉經(jīng)挑棄師而去。孫悟空變一重孝女子,在墳前哭祭亡夫。豬八戒見是年輕貌美的寡婦,春心波動。八戒調(diào)情,悟空戲謔。八戒要與女子成親,女子要八戒用鼻子拱完二畝地方可允婚。八戒拱地時,悟空撒下三千六百個棗核釘,弄得八戒苦不堪言。后經(jīng)悟空點化,八戒重返西天取經(jīng)之途。
竹板快書藝人無嚴(yán)格師承關(guān)系,屬江湖上的“海青腿”( 舊時中原梨園界對外行的稱呼。藝人出門行藝,常遇盤道之事。若被盤問,又回答不出自己的師承門派,便被視為“海青腿”而逐出書場),因而常受排擠。1941年之后,開封的多數(shù)藝人被迫離開大相國寺,走街串巷去賣唱或到會館、衙門里唱堂會,鄧華堂再無音訊。
(作者:劉海永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