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廳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7/25 9:34:0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diǎn)擊次數(shù):
走進(jìn)繁華喧鬧的鼓樓夜市,除了各種小吃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外,那些從茶樓里傳出來的戲曲(河南豫劇和曲。┣徽{(diào)也不時地在耳邊回蕩。
看到今天鼓樓夜市的戲曲茶樓,兒時大相國寺曲藝廳說唱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的大相國寺里曾有一座曲藝廳,青磚灰瓦,長方形木條框窗,四面斜坡式的房頂,東方古典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顯得別具一格。其面積大約為一座籃球場大小,可容納三四百名觀眾。入場門頭上方有用水泥刻制的隸書體“曲藝廳”三個大字,非常醒目。
曲藝廳里是不演整場戲的,只表演說拉彈唱(河南墜子書類的)節(jié)目。小時候曾和父親來過幾次,印象頗深。不大的戲臺上中間擺放著一張搭著紅色綢子布的四方形老式八仙桌,表演時一男一女分別坐在桌子兩邊的椅子上,男的拉著弦子(伴說唱用的墜子、胡或三弦),女的手拿一對墜子板,男彈女唱,好不熱鬧。我坐在父親旁邊,看不懂也聽不懂那演員彈唱的是啥意思。聽父親說,好像是古書戲曲、小說故事之類的東西,記得好像有《武松打虎》《岳飛槍挑小梁王》《三娘教子》《寡婦征西》《楊家將》《拉荊笆》等。
曲藝廳里的觀眾可以隨便吸煙、嗑瓜子,里面常有拎著放有香煙、瓜子籃子的小女孩或是老頭兒轉(zhuǎn)悠著無聲叫賣。
來曲藝廳聽說書的幾乎都是中老年男人,女觀眾很少見,偶有年長老太太。聽說書的也常把座位坐得滿滿的,演出時,臺上說唱得熱鬧時,臺下觀眾也不時地發(fā)出陣陣掌聲和叫好聲。
每天,曲藝廳的演出都有場次,門前會有用紅色粉筆寫著的當(dāng)天和第二天的演出內(nèi)容預(yù)告,但觀眾大多是隨來隨買票進(jìn)場。記得票價好像是一毛錢一張。我看到的演出臺上拉弦子的是位盲人,拉起弦子來從不用樂譜,左手上下、右手左右地來回移動,非常自如,也很自在。打著墜子板說唱的那個女人嗓音并不優(yōu)美,雖顯沙啞,但唱得通俗易懂且耐聽。我想,這才是我們所說的來自民間曲藝的原生態(tài)的非物質(zhì)文化吧。
今天的大相國寺里,往日那些彈唱說書的場景早已銷聲匿跡,但曲藝廳給當(dāng)年生活還不富裕的古城百姓們帶來了快樂和精神享受。曲藝廳沒了,一個個戲曲茶樓出現(xiàn)了,相信仍會帶給今天的開封百姓以休閑和快樂。
(作者:侯樂生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