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孔子適周,遂西窮洛源至盧。故文峪有燕居堂,沙窩川有傳道堂。春秋丁祭,又有顏子河,仲由山。(《縣舊志》)2500至4000多年前的古人所記古事的一本史籍里,記有2500多年前盧氏事,且秉筆直書,赫然在目。

古盧古事,我不知道,但古盧現(xiàn)事,作為一個盧氏人,我是知道一些的。我知道2000多年前的“文峪”就是現(xiàn)在的文峪鄉(xiāng);“沙窩川”乃盧氏古國故都“三角城”,即現(xiàn)在的“鴻盧之水”“沙河街”;“傳道堂”現(xiàn)在沒有了,傳說孔子在傳道堂講過學后,因竹書簡太多太重不便帶走,臨走時把竹書簡留在了“留書嶺”,現(xiàn)在盧氏不僅有“留書嶺”,還有一個“留書村”;古老的顏子河,就是現(xiàn)在獅子坪鄉(xiāng)的顏子河;仲由山現(xiàn)在還叫仲由山。真是世事萬變,地名不變,山河依舊。

文峪我最為熟悉,我的小學三、四年級就是在那里度過的。我家住在大峪廟坪村,那時歸文峪鄉(xiāng)管。從我家到文峪要翻過姚家山、文峪嶺等四座大山。站在文峪嶺上,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大河,從蒼茫的萬山叢中流出,流過文峪川,北流入洛河。文峪川河岸上一條細長的獨街便是文峪鄉(xiāng)。文峪街的下頭二郎河邊有座二郎廟,人稱下廟;街的中間,有座大廟叫孔廟,傳說人們?yōu)榱思o念孔子講學,把這個山溝叫“文峪”,把2400多年前孔子講學居住的房屋叫燕居堂,后人把燕居堂改建成了孔廟。街的上頭安溝河岸有一座祖師廟,人稱上廟。當時的文峪小學就設(shè)在上廟里,我就是在上廟讀完了小學三、四年級。兒時的文峪印象已云煙模糊,但恢宏壯麗上接藍天的孔廟,圣殿里非仰視不可及的孔子圣像,至今仍歷歷在目?讖R里有數(shù)十棵千年古柏,蒼勁挺拔,歷經(jīng)風雨雷電,枝干仍虬曲盤旋,與藍天白云共舞。說到顏子河,我曾在其中捉過魚,水清澈凜冽,夏天仍寒冷刺骨。其他地方,至今地名尤在,地圖冊上均有標記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