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高處涌靈湫,玉甕泠泠瑞脈;
龜甲觸云生石窟,龍鱗飛雨散林邱。
疑從星海源頭出,可是銀河天外流;
三載中原積苦旱,商霖誰為佐神休。
龜山,指靈泉山的井泉。靈泉山在縣西南十里,山形如龜,故又名龜山。龜山有兩個井泉,一在廟院內(nèi)(大殿后),一在山的東北隅(東北角)。過冬過夏水總不會干竭,每遇到大旱,人們到那里祈禱求雨,總是很靈應(yīng)。在清代順治已巳年,龜山有虎時常出來,知縣佟昌年就撰寫了一篇文章,往龜山去祭告老虎和山神。從此,虎不再出來傷害人民了。山神就靈驗感應(yīng)到這個樣子。因此,換了現(xiàn)今名字,叫靈泉山。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最冷的冬天,辛自修出生在龜山東北角他家(官溝)的一條窯洞里。正好縣官王越帶著人巡鄉(xiāng),到他家門前避雪,得知辛家生子,連聲稱贊著說:“這個孩子乃是個貴人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