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末年,傳國玉璽經(jīng)離亂
《資治通鑒·后晉紀一》中,有這樣一句記載:“辛巳,唐主與曹太后、劉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審虔等攜傳國寶登玄武樓自焚。”
這里說到的傳國寶,即傳國玉璽。唐主指的是后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冬,他在都城洛陽自焚殉國,宣告后唐滅亡。被歷代帝王奉為至寶的傳國玉璽,從此再無下落。后人普遍認為,它在李從珂殉國的大火中被徹底焚毀了。
李從珂為啥要攜傳國玉璽自焚?這得往前追溯30年,從唐朝末年講起。
公元904年,自唐太宗得到傳國玉璽已有270余年,唐朝也到了末期,先是宦官擅權(quán),后是藩鎮(zhèn)割據(jù),皇帝整天擔驚受怕。這年四月,手握兵權(quán)的朱溫強迫唐昭宗李曄(yè)遷都洛陽,不久將其殺死,葬于如今的偃師市顧縣鎮(zhèn)曲家寨村南。
隨后,朱溫立唐昭宗13歲的兒子為帝,三年后逼他將皇位“禪讓”給自己。
朱溫篡唐,奪傳國玉璽,建立后梁政權(quán),這是公元907年的事。從此,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在短短50多年間,僅在中原就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晉等五個王朝。在人們對皇權(quán)的瘋狂爭奪中,傳國玉璽的命運陷入不可預(yù)知的境地,后來隨著后唐的滅亡,它也徹底消失了。
建立后唐的是李存勖(xù)。唐朝滅亡后,他仍堅持沿用唐昭宗的年號,對唐室忠心耿耿,與朱溫勢不兩立。朱溫本就不得人心,后梁政權(quán)岌岌可危,于公元923年被李存勖所滅。
李存勖以恢復(fù)唐室為己任,因此定都洛陽,國號仍用唐,為與之前的“李唐”區(qū)分,史稱后唐。他是個軍事天才,治國卻毫無頭腦,最終因?qū)櫺艃?yōu)伶而斷送了身家性命,也埋下了亡國的種子。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歐陽修說他“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十分令人惋惜。
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皇帝,登基時已年過六旬。后來,他的兒子李從厚、義子李從珂相繼登上皇位。不過,最終后唐被他的女婿石敬瑭給推翻了。這其中理不清的恩恩怨怨,也間接決定了傳國玉璽的最后命運。
2 至親反目,后唐皇室多猜忌
李嗣源也是個擅長打仗的人。他南征北戰(zhàn),有得力的兩員愛將,一是義子李從珂,一是女婿石敬瑭。
當上皇帝后,也許是因為年紀大了,李嗣源的疑心越來越重,尤其對女婿石敬瑭十分忌憚。他死之后,繼位的閔帝李從厚對兄長李從珂百般猜忌。
李從珂有個兒子叫李重吉,在皇宮中掌握禁軍,李從厚不放心,將他調(diào)離京師,讓他到外地當刺史。李從珂有個女兒叫李惠明,在洛陽出家當尼姑,李從厚不放心,將她召進了宮……這讓李從珂惶惑不已,可他沒有輕舉妄動。倒是李從厚沉不住氣,又命李從珂、石敬瑭離開原來的地盤,到其他地方當節(jié)度使。
李從珂明白,這是皇帝在步步緊逼,變著法兒削弱自己的力量。他不想坐以待斃,遂于公元934年發(fā)動兵變,攻入洛陽城,閔帝李從厚倉促外逃,后被送回洛陽縊死。
留在皇宮的曹太后本是李從珂的義母,一向待他不錯。她下詔立李從珂為帝,即后唐末帝。當了皇帝的李從珂并未吸取教訓(xùn),也很快鎖定一個猜忌對象,就是坐鎮(zhèn)晉陽(今屬太原)的石敬瑭。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